文丨半梳 平襄 曉月
(資料圖片)
在羅熹去職2個月后,4月21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官網發布了王廷科擔任中國人民保險集團黨委書記的公告。
公告披露,2023年4月21日下午,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決定:王廷科同志任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這也意味著,在2020年空降中國人保(601319)總裁,三年搭檔了兩任董事長的王廷科,將正式接過這家共和國保險長子的帥印。
從計劃經濟時代一路至今,人保集團已經以萬億級的資產、最多的牌照、三分天下的財險份額和全國城鎮蓋率超過98%的上萬個網點睥睨行業。
不過在新時代的變化下,原來的發展驅動因素和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然難以對抗時代的路數,加上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實力雄厚、底蘊如斯的人保集團也面臨著嚴峻的深度轉型局面。
連續經歷兩位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董事長后,如今的人保行至何處?又將面臨著怎樣的局面?
1
-Insurance Today-
當下的人保
最重要的就是穩定軍心
穩住改革局面
經歷過去幾年的改革風雨,這一次原地提拔有著三年人保集團總裁經驗,并與前兩任頗有光環的一把手搭過班子的王廷科,對共和國保險長子當下的局面而言,或許是最優的選擇。
無論是繆建民時代的“3411工程”,還是羅熹時代的“卓越保險戰略”都曾令人保集團改革聲鳴行業,行業期待著這家司齡超過70載的保險巨頭可以重煥昔日PICC的榮光。
但事與愿違,縱然有著回A的高光,不斷傳出的改革疾行舉措,奈何科技迭代、疫情到來、行業轉型等內外部環境的巨變,昔日的優勢往往也會成為改革的阻力。這是所有保險巨頭的共同苦楚,成立時間最長的老人保表現得更為集中,改革步履沉重。
這幾年人保也頗有些步步驚心的味道,如戰略人事調整之下的新聞輿論,再如此前的市場份額之爭、利潤的下滑、信用保險之雷、市值的爭議……做了幾十年的行業老大,竟逐漸與曾經的競爭對手們亦漸行漸遠,有掉隊之嫌。
這當是所有PICC人不能容忍的,也是先后兩位舵手皆發出“躋身國際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和重回行業C位”的目標的原因。
這即需既了解人保,又有一錘定音能力者,穩定局面,推進改革,續寫傳奇。
1964年10月的王廷科無論是年齡,還是從業履歷皆是合適的人選。
不同于大行空降的高管,亦不同于保險系統培養之人才,出身股份制銀行的王廷科,先后涉足銀行業、信托業、資管業、保險業,既有基層金融機構管理從業經歷,也有總部高層管理經驗。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王廷科進入光大銀行(601818),歷任北京管理部、發展研究部、私人業務部班子成員。本世紀,他又轉任光大銀行上市工作辦公室主任,后任發展研究部總經理、太原分行行長等職務。
2009年,王廷科進入光大集團任股權管理部總經理,兼光大信托公司籌備組組長。期間與保險有過短暫交集,兼任光大永明保險董事。
2015年王廷科轉戰保險業:先是出任中國太平集團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兼太平養老董事長,2018年接任空懸兩年半之久的中國信保總經理一職,直到2020年4月空降人保總裁。
三年后,此番再度升任人保一把手。
順著王廷科的職業路徑可以發現,其走向更高領導崗位,掌舵一方是從保險開始的。近十年的保險履歷,他先后服務三大保險央企,橫跨壽險為主的保險集團、政策性保險公司和財險板塊為主的保險集團,可謂保險集團工作經驗豐富。
更難得是人保的總裁歲月中,先后與繆建民和羅熹搭檔,熟知人保近年之戰略。事實上,對比上述兩者戰略,頗有異曲同工之初衷——皆是重視科技改革人保,跟上競爭對手節奏重回C位,所不同者在于推進方式。
2
-Insurance Today-
兩屆改革疾馳
優化近四萬人力后,新戰略如何抉擇?
雖然職業生涯大多數時間都在非保險類的金融行業,但與繆建民、羅熹兩任董事長都搭過班子的王廷科,顯然對如今人保一直以來在改革中的狀況有著清晰而深入的認識。
2017年底,繆建民接任人保集團董事長,在轉過年后就完成了中國人保回歸A股的上市,不僅實現了人保長期以來的夙愿,也為這家保險巨頭贏得了更為良好的融資環境。
就在人保回歸A股的同一年,繆建民提出了“3411工程”的人保轉型戰略。
其中的“3”,是指財、壽、健康險3家子公司轉型,“4”指創新驅動發展、數字化、一體化、國際化四大戰略,兩個“1”分別指打好一場中心城市攻堅戰和守住一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而在2020年接替繆建民出任人保董事長的羅熹則在改革中更為疾馳,上任后確立了“卓越保險戰略”。
其核心內容是“1+7”戰略框架,并相繼在主要保險子公司開展“5855”和“5+2”的人事政策,以及“三灣改編”、“湘江突圍”等進一步的高質量轉型策略,可以說從內到外、從業務到管理、從機構到總部都進行全面的調整。
羅熹兩年半的任期中,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三大子公司均進行了主要負責人的更換,機構總、總部部門總更是近乎大換血。不過除了人事上的大規模調整,這一時期人保財險收益疫情,經營利潤開始好轉,人保壽險開啟了IWP項目,正式進行精英化代理人的轉型,而人保健康的盈利能力也出現顯著的改觀。
實際上,在今年3月底的中國人保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時任中國人保臨時負責人的王廷科就表示:
“‘卓越保險戰略’的本質是高質量發展,這個戰略的制定經過集團黨委研究和董事會審議,符合當前保險行業發展和人保集團的戰略布局。我們將堅持戰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保持戰略定力”。
并指出:
“公司會把戰略的穩定性和策略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對一些具體的策略進行動態優化,使之更加有效、科學地推進戰略的實施”。
值得關注的還有,回看過去五年的改革,人保員工總人數也較2017年之時少了近4萬人,這一烈度不亞于市場上改革最猛的那家巨頭。
這也許表明,在保持各項戰略穩定性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優化,有效消化幾年來疾速轉型的成果與經驗,將是王廷科時期人保的戰略主線。
3
-Insurance Today-
新掌門第一手棋落在何處?
財險優勢穩固與壽險改革陣痛
憑借“三灣改編”人保財險不斷鞏固的市場地位與行業優勢,中國人保在2022年的保費增速與利潤增速均處上市險企的絕對前列,特別是連續兩年凈利潤增速高于保費增速,更是展現出業務質效的全面提升。
在全面適應了車險綜改的市場局面后,人保財險2022年的市場份額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且自身的綜合成本率也得到優化,盈利能力進一步釋放。
2023年一季度,人保財險仍然保持了兩位數的保費增速,更是直接拉動中國人保成為五家A股上市險企中保費增速最快的公司,其實力、底蘊及市場領先地位,盡顯無疑。
盡管財險市場上,車險綜改深化不斷推進,新能源車險的探索也屢有新理念與成果出現,非車險的局面也還有待打開,但對人保財險而言,構成的挑戰還稱不上十分嚴峻。畢竟這些領域人保本身也都走在前面,人保財險也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提升信息智能化水平,建立起更為高效、更適應當前時代和節奏的制度流程。
或許人保財險的挑戰并不在業內。
而人保壽險面臨的局面則幾乎完全不同,在整個壽險業轉型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作為頭部壽險公司中最年輕的人保壽險顯然處在更大的經營壓力之中。
2022年,人保壽險的“大個險”營銷員數量同比腰斬,跌破10萬大關,是五家上市險企中個險人力規模最低。而且新業務價值繼續滑落,保費也開始負增長。雖然這都是轉型中幾乎必然經歷的陣痛,但關鍵核心指標大面積下滑,也意味著應對轉型的陣地正在失守。
在高端的人才、高端的產品、高端的客戶的“三高”的思路下,人保壽險也進行了“湘江突圍”的改革,并啟動了IWP保險財富規劃師隊伍的建設,加入到高客、高質量代理人的探索。2022年,人保壽險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近3000人的精英化團隊,為未來進一步轉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比起財險明顯的優勢,壽險板塊在規模、價值和影響力上都遠遠不及,不過對于以國際化領先金融集團為目標的人保集團來說,壽險板塊的破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而且這一領域也有著幾代人保掌門人未竟的事業。
而這或許也是人保未來市值的真正支撐。
考慮到整個人保系統都剛剛結束大規模的重要人事調整,且無論是財險業還是壽險業都將面臨新宏觀局面的情況,這第一著棋如果落子,不僅將決定人保巨艦的航向,也很可能會在很大程度影響著市場甚至所有人。
或許對于人保這種級別的巨頭而言,穩中求進本就是集技術含量與管理智慧為一體的實力積淀和底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