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4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關于2022年度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
《通報》顯示,在提高老年人、兒童保障水平方面,各公司繼續加強老年人、兒童群體的保險服務。一是進一步提高投保年齡上限。新華人壽的某老年防癌醫療保險,連續投保年齡上限可達100歲;平安養老針對老年群體開發的某特定藥械醫療保險,首次投保年齡上為75周歲,為老人客戶群體提供特定藥品及特定醫療器械保障。二是適當放寬投保條件。平安健康的部分醫療保險,承保高血壓、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慢病人群,并為客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三是打造“適老”服務新模式,提升對老年群體保險服務的深度、廣度和溫度。瑞華健康為老年人設置服務熱線,為老年人保留傳統柜面,提供一對一專屬陪同,針對無法臨柜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或遠程視頻服務;北京人壽提供專屬健康管理服務,協助完成日常健康和疾病管理,建立和更新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四是提高兒童保險保障水平。招商仁和的部分互聯網專屬少兒重疾險,涵蓋白血病、嬰兒進行性脊肌萎縮癥等少兒特定疾病保障,保費負擔較輕,保障范圍廣。
在加大特定人群保障力度方面,各公司充分考慮特定人群工作特點,加快開發適合的商業養老保險和各類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務,積極發揮商業保險補充作用。一是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滿足軍隊特殊商業保險需求。工銀安盛聯合某銀行推出擁軍服務項目,為準入伍義務兵及其父母提供定制化保險計劃,涵蓋意外傷害保險和意外醫療保險。二是研究開發滿足特殊環境、特殊崗位工作人群風險保障要求的保險產品。泰康人壽針對醫護人員衛生安全開發的某意外傷害保險,為醫護人員提供醫療衛生職業安全保障;中國人壽(601628)、人保健康結合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職業特點積極開發醫療保險產品;利安人壽針對建筑工程人員開發的某專屬意外傷害保險,提供建筑工程人員務工時的醫療、疾病身故、住院補貼等保險保障。四是探索開發區域性人身保險產品。太平人壽積極參與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建設,部分醫療保險產品覆蓋進口藥品和特定器械的治療費用報銷,提供就醫安排。截至2023年3月,大灣區重疾險累計承保13.49萬人次,保費收入11.22億元,提供風險保障503.95億元,大灣區跨境醫療險累計承保1.07萬人次,保費收入915.51萬元,提供風險保障1080.17億元。
在優化開發管理機制方面,各公司強化責任擔當,從優化產品開發機制入手,統籌推進豐富產品供給工作,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一是建立健全產品開發工作機制。中國人壽建立常態化市場需求感知體系,完善市場客戶需求信息調研,搭建產品信息內部溝通機制,參與常態化的同業交流,為產品策略確定提供重要支持;人保壽險建立產品創新大賽常態化機制,廣泛征集產品創新創意參賽項目,調動公司全系統參與產品創新的積極性。二是建立健全產品風險管控機制。新華人壽對新產品上線操作風險、產品管理能力、客戶利益合理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并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產品審查工作。
在加快數字化轉型方面,各公司加強數字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通過科技賦能,豐富數據信息來源,深化技術應用,降低產品成本,創新供給渠道,拓展服務深度,提高線上全流程服務能力,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保險需求。太平人壽上線智能核保平臺,對客戶異常告知進行自動化、智能化識別及分析評估,優化客戶信息采集,簡化投保流程,提升風險控制和服務效率;國華人壽在精準服務與風控領域積極應用大數據技術,客戶大數據平臺基礎上,提供精準服務需求篩選和經營指標分析,實現回訪成功率監控、投訴處理時效評估及客戶服務效果分析;財信人壽持續完善大病保險業務系統,實現大病保險業務管理系統與各地市醫保局系統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