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一名不只懂保險的理財博主
【資料圖】
最近這幾年整體大環境因為口罩的問題,各行各業都有些差。
往年的感受是鈍刀子割肉,慢慢“折磨”人。
今年的感受是動作迅速,眼看著一些東西在蹭蹭往下掉。
身處理財市場一線,跟大家說說我看到的幾個表征。
……
首先是近在咫尺的轉債市場,貌似有點崩了。
沒玩可轉債攤大餅的感受不到,但要是正在攤的,現在有點難受(比如我)。
過去三十年來,沒有一個轉債發生過違約,但今年這個記錄被藍盾轉債破了。
這導致了很多散戶對轉債失去了信心,不再認為它是堅不可摧的了。
像以前流行的雙低策略,買入賊便宜的,看起來很爛的轉債埋伏著,等哪天凸凸起來的時候一把賣了獲利。
以后,怕是不行了
?
因為以前轉債沒有違約記錄,就算再差,大不了持有到期等著兌付就行,頂多就是少賺點。
現在呢,有違約的先例了,意味著以后可能也有別的轉債違約。
直接影響的是,那些很爛的轉債,沒人敢接盤埋伏了,一不小心就砸手里。
看看搜特、正邦這倆難兄難弟就知道,正在步藍盾的后塵…
沖浪的時候看到一個網友發的帖子,跟我想法比較一致,但比我更悲觀一丟丟。
(網友發帖)
……
銀行利率,降得越來越快了,個別銀行甚至停止發行利息較高的大額存單,掉頭做保底利率較低的結構性存款了。
畢竟結構性的存款,利率給高還是給低,風險是轉嫁給我們的,銀行只保本不保息。
看看財聯社發的關于存款利率下調的通知——
這只是我隨手找的近幾個月的通知,往前翻還有不少。
至于為何?
從監管層面看,希望通過窗口指導,下調利率后,夠降低銀行的負債。
畢竟我們存在銀行的存款,對于銀行來說是一種“負債”。
我們想取錢的時候,他要還我們本金和利息。
如果利率給得太高,銀行的壓力就給比較大。
從國家的層面看,銀行降息也勢在必行。
因為誰都希望大環境能變得更好,企業活力更足,失業率更低。
怎么辦?
那就要讓企業開足馬力擴張規模,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那企業怎樣才有動力“踩油門”呢
?
銀行貸款利息低的時候。
只有貸款利息足夠低,企業才有動力申請貸款去滿足各種生產需求,在哪里哪里多開一個分公司,在哪里哪里多引進一條生產線。
為此,想讓貸款利率下降,就必須先讓存款利率下降。
畢竟我們大陸銀行的利潤大頭都來自于[存貸差]。
所以經各方博弈、權衡利弊后,只能委屈我們平頭小老百姓(603883)了…
以至于最近出了一個新聞↓
有人發現別的城市的存款利息高,于是帶著存款坐高鐵過去存錢,能多得6000塊利息。
而去到之后發現,好家伙,還不止他一個人,前面幾十號人在排隊等著銀行開門存錢。
網友稱之為——存款特種兵
當然,與此同時,國債和保險的利率都在下調。
雙雙來到了3%附近。
有一說一,有閑錢,想保本保息,鎖定3.5%利率的,一定要抓住最后這個窗口期。
別小看0.5%的差異,這可是復利算法,疊加上時間后利息差異還蠻大的——
以同樣100萬本金為例,越是滾到后面,利息差就越大…
覺得我靠譜,想讓我們顧問手把手協助上車的,
戳→預約顧問
……
說到“越來越差”這件事,不得不提一提房子。
隨著即將獲得上海購房資格,不出意外的話我一直以來的心愿即將得以實現,所以最近會時不時的去撩一下綠中介。
問問最新的房源狀況,新房二手房怎么選,有沒有賣家心態要崩了之類的。
聊到一個最近上海有個政策是家里有兩個小孩的,可以放寬公積金貸款上限,最高可以貸到144萬。
我逗了一下他——
不過從放寬上限這事,也側面反映了上海和各地樓市的萎靡之勢。
以我咨詢的一個樓盤為例,這兩天已經有多個賣家繃不住,相繼降價50萬,有的甚至更多。
這一來一去,算上稅費啥的相當于白送一個車位
之前一直擔心突然因為什么政策就起飛了,這些可好,未來半年我都不急了。
上海的一手房供應在增加,對我這種低分選手越來越友好。
同時,這也會進一步刺激二手房價格下探,畢竟只要賣家不降價咱扭頭就去打新房。
市場上大把供應,您愛賣不賣~
這是我在一個上海房產交流群看到的賣家吐槽↓
預計未來新房二手房的倒掛會越來越少,靠制度套利的時代基本走向尾聲嘍。
像我現在看的是上海外環內的房子,目標都已經變成不求增值但求保值。
你說那些三四五六十八線的房子,未來還指望得上嗎?
手里持有老破小的,在低線城市持有多套房產的,自求多福吧
本文版權屬于《荔枝保》微信公眾號(lgbaoxia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系dukept@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小寶精選劃算保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荔枝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