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超過2.8億,占全國總人口19.8%。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峻,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被提上日程。5月21日晚,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布《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以下簡稱《服務清單》),部署養老工作重點內容。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制定完善老年人全國統一評估標準、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管理制度……多項最新出爐的養老新政將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為對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更多解讀,深藍智庫第一時間連線對話了多位養老領域專家,了解他們對“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看法。
深藍智庫:中辦、國辦于日前發布《服務清單》,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北京有哪些先行經驗?這些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有哪些參考意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郭漢橋:北京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將擴面
2008年,北京市曾提出“9064”養老服務模式(90%老年人居家養老,6%老年人社區養老,4%老年人機構養老),但從近些年的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真正的養老現狀并非如此。99%以上的老年人仍然選擇了居家養老。同時從最近5-8年北京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數量來看,這一數據也沒有出現大幅波動。由此,結合實際情況,北京市在2015年出臺了《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將養老工作重心逐步轉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養老的目標群體也以居家養老的老年人為主。
居家養老問題已成為養老工作面臨的主要矛盾。同時,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問題成為養老工作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針對全市99%的老年人在家養老、90%以上重度失能失智等重點服務對象選擇居家養老的實際情況,去年,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在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支持北京健康養老集團在廣安門內街道開展了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試點。下一步,市民政局將全面總結試點經驗,將這一模式推廣到更多地區。今年,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試點將推廣至五六十個街道。
圍繞構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北京市還全面放開了養老服務市場,同時培育發展養老服務市場和產業。具體舉措包括推進養老機構建設,如全市目前建成運營的養老機構達到571家,運營養老床位11.2萬張,90%的養老床位由社會力量建設或者是運行。
同時,北京還在不斷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從2012年至今,北京市民政局已圍繞養老服務制定了27項地方標準和16項行業標準,同時還對養老機構和養老驛站全面實施星級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在發展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的維度上,近三年北京市通過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家庭照護適老化改造、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等方式,推動了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向社區居家延伸,建設家庭照護床位,將專業的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的床邊。
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背后既有傳統文化和家庭觀念的影響,也有養老機構布局、服務結構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和實際情況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共性。由此,目前北京在養老工作上的已有經驗也可為全國的其他城市提供借鑒。用務實的服務體系構建,讓老年人在家里能真正享受到所需的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
深藍智庫: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各地區存在發展不均衡、老齡化程度及養老服務水平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本次發布的《服務清單》和此前發布的養老政策文件有哪些不同之處?將如何保障養老服務公平可及?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基本養老服務有了明確定位
《服務清單》由中辦、國辦發布,與以往由相關部門發布的政策相比,政策層級較高。同時,《服務清單》對服務對象、項目內容和類型進行了劃分,能夠解決政府決策者、企業在開展實際工作時面對的一些困惑。另外,《服務清單》對基本養老服務作出了明確定位,基本養老服務的性質在《服務清單》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意見》中提到了“公平”和“可行”兩方面非常重要的內容。“公平”意味著每一位老年人,無論是選擇社區、居家還是在機構養老,都能享受到基本的養老服務。這是下一步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便利獲得養老服務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均衡,未來在制定政策時,要對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體系建設不充分的地區提出優先保障條件。在依據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制定一盤棋規劃時,要重點關注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服務清單》中提到的16類人群,當中有很多都是弱勢群體,這些弱勢人群都是未來重點關注的對象。此外,如何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對不發達地區提供更多資金或政策優惠政策,來確保基本養老服務的公平可行,下一步我們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在政策文件的落實上,有關部門要轉變思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僅涉及到“民政”,更是“民生”大事。各地要在對基本養老服務的立法上更進一步,并做到經費、隊伍都有保障,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推動文件真正落實好。
對養老產業來說,此次出臺的《意見》和《服務清單》是一次重大利好,在一定程度上為決策者、學者和企業都解答了疑惑。下一步,我們要重點關注對這一上位政策的拆解和細化,做好分工和監督,促使文件真正落地。
深藍智庫:目前北康養集團提供的養老服務和最新發布的《服務清單》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企業角度來看,養老服務領域該如何激發企業和市場的活力?
北京健康養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碩:創新居家養老模式重點在于規模化經營
北京健康養老集團(以下簡稱“北康養”)提供的基本養老服務與《服務清單》上的內容是不謀而合的。“北康養”主要提供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模式,這一模式是2022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導下開展的試點項目,試點內容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面向人群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包括一些失能失智老人等。目前北康養已搭建起服務平臺,既與外部供應商開展合作,提供養老服務;也和一些做養老的民營企業共同探索合作運營的模式。
在開展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政府引導非常重要。北康養探索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模式,就是在政府的指導下開展。作為國有企業,北康養先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調研居家老人的真正需求,再設立標準,實行先試后行。在整個探索養老服務的過程中,要不斷摸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以此帶動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北康養對養老服務模式的探索尚未形成一種清晰定式,未來我們可能會開展更多試點進行嘗試。在已有試點的摸索中,我們發現,創新居家養老模式的重點在于實現規模化經營,如果只是一兩個點位,整體經營實際是存在困難的。而通過連鎖和規模化經營的方式,則可以分攤很多企業成本,以此實現可持續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