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深1°——2023全國兩會特別篇】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生生”才能“不息”。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非遺都在經歷不斷變化的過程。談及如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館長韓子勇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對其的研究和傳承要應時代之變,見人、見物、見生活,在當代環境中用好非遺美化生活。
一項非遺項目的內涵往往十分豐富。韓子勇委員舉例說,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種類繁熾,覆蓋了國家各區域、各民族,具有多民族共享的屬性,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體現。因此,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多看到它的交流、交往、交融,多看其發展變化與適用性,增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覆蓋面、輻射力與影響力。
(資料圖)
同時,韓子勇委員提到,非遺的傳承要寄希望于年輕人?!胺浅?上驳氖牵絹碓蕉嗍苓^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這個領域、進入這個領域,而且‘出手不凡’,他們可以帶來非遺的轉化和創新?!彼ㄗh,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評選中,要更多考慮現代社會的文化流動性,放寬非遺傳承人、特別是青年非遺傳承人的評選視界,以能力、水平和效果等為評選原則,避免以地域、血緣、民族等身份為囿限。
歡迎掃碼關注“文博深1°”專欄
監制:張寧
策劃:李政葳
采訪:雷渺鑫、孔繁鑫
制作:雷渺鑫
設計:王燦
光明網要聞采訪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