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工作人員擅自擴大“禁止”范圍,讓南京地鐵很被動
近日,江蘇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鐵車廂喝水被開“罰單”。一時間,地鐵車廂內到底能不能喝水也成了很多網友爭論的話題。
25日,南京地鐵回應稱,經核實,7月17日20時45分,南京地鐵工作人員在三號線列車巡查時發現一位乘客飲用瓶裝果汁飲料。為防止飲料潑灑引發環境衛生等方面的隱患,工作人員根據《南京市軌道交通條例》相關規定,告知其車廂內禁止飲食的要求,并向其出具《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行為告知單》,對禁止事項進行宣傳告知。
也就是說,地鐵方面并沒有對乘客進行處罰,而只是告知。而地鐵方面的回應,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符合規定的。如果回應到此為止,此起事件應當可以告一段落,也算是處理結束了。壞就壞在,地鐵工作人員對媒體的一番介紹,有點畫蛇添足、隨心所欲、信口開河,而讓南京地鐵陷入被動之中。
列車上禁止飲食,喝水也是飲的一種,發現后會做出相應處罰。主要考慮到在地鐵上喝水、飲料等時如果水滴灑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擔心會招來蟲子咬斷電路,影響行車安全。如果乘客因為身體不適需要服藥或其他緊急情況,可以飲水,也可以向工作人員求助。同時,也可以隨時下地鐵,站臺是可以喝水的。
不解釋,可以將飲料納入禁止范圍。畢竟,不管什么飲料,都是有味道的,是會引來蚊蟲等影響地鐵運行環境,甚至咬斷電路帶來安全隱患的。然而,經工作人員這么一解釋,就將“水”也納入到地鐵禁止范圍了。那么,地鐵禁止喝水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就因為怕水落在地上,容易讓乘客摔倒嗎?于是,網友就追問了,如果是下雨天,是否每人都要多戴一雙鞋子,以便于上了地鐵以后更換。否則,也會容易影響地鐵安全的。即便乘坐地鐵需要走很長一段路,也無法避免鞋子會帶水。
顯然,這種擅自擴大禁止范圍的行為,是南京地鐵陷入被動的關鍵因素。對南京地鐵來說,無論是官方回應還是地鐵工作人員的解釋,都要嚴格按照規定回應,而不是隨意擴大禁止范圍,或者隨心所欲地對外做出解釋和回應。因為,從廣大網友的反應來看,對地鐵禁止飲食和喝飲料,還是支持的,也是都能理解的。對禁止喝水則普遍反對,普遍不能接受。一項原本已經被廣大居民接受的政策,因為地鐵工作人員的隨便一說,變成大多不能接受的行為,不能不說,南京地鐵在這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至少,回應的口徑是不太一致的,陷入被動,也就在所難免。
實際上,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或者春天和秋天,喝水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乘客在地鐵上喝水,一般情況下也不大會灑在地上。就算灑一點在地上,也不會產生嚴重后果。更何況,如果地鐵擁擠時,乘客還無法喝水呢。把禁止飲食和喝飲料隨意擴大到喝水,確實是這次南京地鐵的一次人為失誤,也是一次教訓。今后,遇到類似問題,還是應當統一口徑,嚴格依法,而不要各說各話。尤其是工作人員,要懂法律、懂制度、懂規定,切不要信口開河、隨心所欲。搞不好,就會讓自己、讓所在單位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