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北省涿州市主城區積水已經基本退去,災區迅速開展大規模消殺工作。面對洪災后可能出現的疫情,當地群眾應該如何正確應對?來看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解讀。
涿州城區消殺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偉倩 攝)
洪澇災害后,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資料圖)
洪澇災害后的消毒工作很重要。只有及時、正確消毒,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后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對家庭環境進行消毒。房屋需進行全面徹底清潔和消毒之后再入住;飲用水消毒。有條件首選煮沸消毒。野外自取的飲用水,若自取的水較清澈,可直接進行消毒。若飲用水很混濁,可經自然澄清或用明礬混凝沉淀至清澈,再進行消毒;動物尸體處理。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鮮動物尸體應盡快深埋或火化,對已經發臭的動物尸體,可用有效氯5000毫克/升~10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尸體及周圍環境,去除臭味并消毒,然后再深埋處理或火化。動物尸體深埋的場所應由當地政府指定,不得隨意亂埋。
強降雨后,蚊蠅怎么防?
蚊蠅是傳染病的幫兇,攜帶、傳播多種細菌、病毒,可能導致登革熱、乙型腦炎、瘧疾等疾病的傳播。強降雨過后,蚊蠅孳生增多,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做好蚊蠅防治,降低傳染病的發生。
整治環境,清理雜物。整治居住環境衛生,及時清理雜物、廚余垃圾、寵物糞便、衛生死角等,杜絕各種散在垃圾;做好防護,減少叮咬。安裝紗窗、紗門防止蚊蠅進入室內,食品使用防蠅網罩,阻擋蠅類接觸食品。在蚊蟲密度較高的區域,居民在室外久留或長時間活動時,盡量選擇長袖長褲、在裸露的部位涂驅蚊劑以避免蚊蟲叮咬;做好監測,適時消殺。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做好蚊密度監測,開展消殺防疫。對于糞便、臨時廁所、臨時垃圾收集點等蚊蠅“重災區”,可每日多次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蠅侵害。
洪澇災害后,要警惕“鼠患”
洪澇災害后,高地或高坡上的鼠類密度可能會增加數倍以上。為尋找食物,老鼠會在人類安置點周圍聚集,并通過其排泄物、啃食過的食物或其體表寄生蟲(蜱、螨、蚤等)將很多疾病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人類。
防治老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環境治理。主要包括嚴格管理室內衛生,不留余糧在外,所有食物密封儲藏;嚴格控制水源,保持室內干燥;對損壞墻體及時修復、堵洞,防止老鼠進入室內。二是物理防治。常用方法有在老鼠活躍的區域放置粘鼠板、鼠夾、鼠籠等,放置密度及布放位置要根據室內外環境靈活安排。三是化學防治。如在室內外投放毒餌,使用母粉、藥筆或試劑在老鼠可能活動的地區進行點藥,老鼠沾染了藥劑,就會被毒死。化學方法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不能在糧食囤放區和兒童活動區域使用。
洪澇災害后,如何安全飲水?
因強降雨形成的洪流,可能攜帶著各種病原體四處擴散,易導致環境和水體污染,造成各類傳染病特別是腸道疾病的發生。
發生洪澇災害后,安全飲水防止“病從口入”,要做到以下幾點:不喝生水,盡量喝燒開的水、瓶裝水、凈化設備現場制備或送來的桶裝水;不喝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經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凈的水沖洗;自覺保護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其周圍環境,在指定地點堆放生活垃圾、傾倒生活污水。
洪澇災害后,如何做好環境衛生?
洪水過后返回家園之前,要先檢查房屋結構損毀情況,確定房屋處于安全狀態后再進入;提前給房間通風,并檢查是否存在松散脫落的電源線和是否有氣體泄漏;進入被洪水浸泡過的房屋內,要注意觀察墻壁和天花板及其他物質表面是否出現變色,如變色,則有可能是霉菌生長,需要及時清除;打開水龍頭,放出管道內滯留水,直到生活飲用水的顏色變成無色和無異味。
洪澇災害發生后,做好廁所糞便的管理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有效措施。在災民安置點,應設立臨時廁所,廁所應設置在下風向,底部應不滲漏,避免污染水源。原有公廁在破壞不嚴重的情況下,應盡快修復,評估其安全性和可用性后恢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