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1日訊 8月11日下午,棗莊市山亭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山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開館”新聞發布會。山亭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網絡安全保障中心主任李開華,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巖,區社科聯主席楊麗娜,區委宣傳部四級主任科員、文教室主任尹振濤,區文化館館長李卿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開華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山亭區積極推進文化“兩創”,連續三屆獲評“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入選省級“非遺進校園”典型實踐案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典型案例、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3個,省級革命文物名錄9個,西集鎮入選省級文化生態名鎮。目前,全區擁有非遺代表性項目125個,其中省級項目4個(伏里土陶、山亭皮影、山東琴書、棗莊泥塑),市級項目45個;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名(山亭皮影代表性傳承人陳守科、伏里土陶代表性傳承人甘言地),市級20名,區級67名。
為探索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讓老手藝成為時代“金名片”,大力實施“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山亭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暨“山東手造·亭有匠心”手造展示銷售專區,充分展示了山亭區豐富的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和民間工藝,展現出山亭新時代匠人精雕細琢的技藝、匠心獨運的創造,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山亭區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
該展覽館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坐落在文化聚集區、居民休閑區、集中服務區于一體的市民中心旁的翼云休閑廣場,總投資200余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20余萬元、展陳80余萬元。展覽館牢牢把握“齊魯文化”“手造文化”的核心內涵,集“山東手造”展示、銷售、研發、孵化、研學等功能于一體,充分展陳省、市、區級代表性項目伏里土陶、山亭皮影、山東琴書、棗莊泥塑、王氏鐵藝等40余個,精彩呈現20余位非遺傳承人捐贈的代表作品120余件。同時,展覽館創新傳播方式,打造“亭有匠心”非遺直播間,邀請非遺傳承人線上傳授手工技藝、講述非遺故事、銷售手造產品,使“小手藝”不斷創造大財富,帶動鄉村振興。
閃電新聞記者 劉印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