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小婉 實習生 彭可嘉圖/受訪者提供
今年7月,一篇教育日志在視頻平臺上爆火,日志記錄了一名愛打架,夢想“成為世界級拳王”的孩子逐步轉變,找到正確成長方向的故事。目前,該日志已收獲兩百多萬點贊,不少網友稱,從這個故事中看到教育的意義,也得到治愈的力量。
(資料圖片)
視頻發布者“姚老師”,姚雅倩,任職于廣東佛山南海西樵實驗小學,是一名90后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從小立志當一名教師:“希望能把我在學生時代想得到的愛都給予孩子們。”
“做老師是有‘預謀’的”
姚雅倩,1993年出生于河南,由姥姥姥爺帶大,2018年畢業后,來到廣東佛山開始從教,在她的敘述中,她做老師是有“預謀”的。
對同一道題,老師和學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讀書時,姚雅倩就會記錄下她從學生角度出發碰到的不懂的點,為以后執教做準備。她當老師的信念十分堅定,而且她要當的,是小時候自己所向往的“課下朋友,課上老師”師生關系中的老師。
“讀書時,也有一些老師會說,上課我是老師,下課我是你們的朋友,但其實小時候碰到老師還是會不自覺有敬畏之心,我們怎么敢跟老師做朋友?我們永遠都是看老師的臉色行事,老師臉色好就開心,臉色陰沉就大事不妙。”這讓姚雅倩疑惑,難道世界上真的不能存在這樣的老師嗎?“因為我沒有遇到,所以我從小就想成為這樣的老師。”她說道。
如何成為這樣的老師呢?姚雅倩在接手班級后的第一天,就告訴孩子們兩件事。一是“除了你們的父母,從今天開始多了一個姚老師愛你們”;二是“可以做錯事,但要有認錯的能力,也要敢于說真話”。
姚雅倩曾是留守兒童,也遭受過被孤立等校園霸凌,當時她選擇自己解決,但成為姚老師后,她經常開設主題班會,告訴孩子們:“以后無論你和任何同學發生任何事情,請第一時間告訴我,我要為那些受傷害的同學負責,我要為向別人施加傷害的同學負責,我要教育好他們,我要還原他們本身的真善美。只要你受到傷害,老師就會保護你,你可以勇敢地告訴老師這件事情。”
即使懷揣著堅定的信念,也向孩子們灌輸了自己的教育觀念,但剛執教不久,姚雅倩還是發現,倘若采用傳統的說服教育方式,并不能真正幫助到學生,“10后的孩子思維太跳脫了,他們已經接受了很多新潮事物,說服教育并不那么適合他們。”她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用她的話來說,“不妨試試比孩子們更跳脫”。
在一次新學期開始時,姚雅倩身穿藍紅色“超人”衣服,突然出現在教室里,她向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超能力”:我能帶領你們在學習上、在興趣上突破難關,從剛開始的很好走向更好!這樣活潑又新穎的方式,打破了在孩子們心目中一貫嚴肅的教師印象,讓他們耳目一新,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謝謝你沒有放棄我”
為記錄和學生的相處日常,保留與學生的美好回憶,2021年6月,姚雅倩開始用賬號“姚老師”發布視頻,兩年多過去,該賬號已有百萬粉絲,總點贊量超過1700萬。
經營賬號過程中,姚雅倩也曾遭受質疑,但她發現:“孩子們樂意面對鏡頭,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自信心就會快速提升,孩子們甚至還會跑過來和我說,如果表現得好的話,可不可以讓他出鏡,這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在視頻的評論區里,不時出現班上孩子的家長,他們總是感慨:謝謝姚老師,讓我的孩子有了改變。姚雅倩曾帶過一個凝聚力不強、學習態度松散的班級,但在一個學期后,班級的學習氛圍有了改變,孩子們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班集體也十分團結。
為什么孩子們能有這樣的改變?或許能從那篇今年7月份火爆的教育日志中窺見一二。日志的主角是張然,姚雅倩說,他的夢想是當世界級拳王,因為他每天都在干架,還對學習過敏,不愛寫作業。因為愛和同學打架,張然在班上風評不好,朋友也少,是傳統意義上讓老師家長“頭疼”的孩子,但姚雅倩自有辦法“一物降一物”。
在張然每次打架過后,姚雅倩不會批評責罰他,而是讓他和一起打架的同學握手、擁抱,輪流說對方的優點,直到將優點說盡,雙方忍不住笑出聲來,姚雅倩才會對他說:“你看明明一身優點的人,你只能看到他的錯誤。”她還會給張然“戴高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夸獎他一個星期沒有打架;晚自習時,還悄悄給張然塞小紙條——上面寫著夸獎鼓勵他的話。
漸漸地,張然有了轉變,他努力學習,主動給老師檢查作業,甚至自信大方地站在講臺上競選班干部。在日志里,姚雅倩寫道:他的夢想依舊是拳王,只是他的拳頭不再朝著同學。
這種轉變并非朝夕即成。早在去年10月份,張然就出現在“姚老師”的視頻中。視頻里,姚雅倩把試卷遞給張然,激動欣喜地說:“張然,你好厲害!好聰明!進步好大!你這次做對了一道題!”張然眼里仿佛有了光,輕輕地說:“真的嗎?”
是的!做對了一道題,張然慢慢開始做對兩道、三道……畢業前夕,他給姚雅倩寫了一封信,信里他說,姚老師謝謝你,我這么調皮,你都沒有放棄我。張然自述,自己愛打架,其實是不想讓別人欺負他,現在他的夢想已經有了轉變,他想當廚師,因為拳頭已經沒什么用了,他已經學會保護好自己了。
從“姚套路”到“姚美麗”
姚雅倩最初被班上孩子們叫“姚套路”,因為“姚老師的套路實在太深了”。比如,不愛學習的某學生寫了一次作業,姚雅倩就會高興地表揚“哇!你居然寫作業了!”該學生就會不好意思:“姚老師居然夸我了,那我肯定要裝一下,繼續寫作業,就這樣一步一步在她的套路里越走越深。”
這樣的“套路”在姚雅倩的教育日志里,屢見不鮮:她會不斷地對一個在六年級都沒弄明白加減法的內向自卑女孩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小女孩”;會給孤單的插班生講笑話逗他開心;會給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買鞋……一次又一次的鼓勵提升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滿滿的“套路”背后是基于夸獎和認可的良性引導。
后來,學生們又喊姚雅倩為“姚美麗”,不僅是因為她活潑俏麗,教學方式有趣,還因為她的教育,給孩子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姚雅倩的教育日志里,每一個孩子都是主角。她從不以成績來評價每一個學生,而是細心地觀察他們,因材施教,每一個同學都被她放在心上,于是她得以窺見孩子們的另一面。班上那個樂于助人的大男孩會在日記里偷偷為自己的體重自卑,那個天天打架的同學只是想用拳頭保護自己,那個老是在角落發呆的孩子其實也很渴望熱烈而快樂的校園生活……正如網友所說:“不是姚老師班上的問題孩子多,而是姚老師會細心地注意到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們喜愛“姚美麗”,會記錄下每一次她夸贊自己的話語,會在畢業那天一直不舍地跟在她身后,會用實質性的向上成長來回饋一個師者的付出。
姚雅倩的微信個性簽名是“站在自己所愛的世界里閃閃發光”,如今的她被更多人看見了。她的教育方式也被同行效仿,并在評論區反饋:“姚老師,我學著你夸班里最愛講話的學生,他便安靜了,也聽話了好多,還主動寫作業了。”這是姚雅倩樂意看到的事情,她也坦承,自己只是萬千教育工作者中的其中一員,只不過可能大家比較喜歡這種教育理念。
今年7月,姚雅倩所帶的班級畢業,在畢業典禮上,她絲毫不顧形象,抱著學生們號啕大哭,孩子們簇擁在她身邊,一起哭著笑著鬧著。她是孩子們的姚老師,是孩子們嘴上的“姚套路”,更是孩子們心中的“姚美麗”。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傅銘途 姜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