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道 (文/李建平 王建)
世界有四大黑土區,占全球耕地面積約六分之一。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適宜耕作,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放眼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氣象災害、俄烏沖突等加大世界糧食市場不確定性。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守護好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黑土地,顯得尤為重要。
黑土地退化引起各國重視
打開世界地圖,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黑土主要分布在四大區域,分別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大平原、美國向北連至加拿大的大平原、中國的東北地區和南美洲阿根廷至烏拉圭的潘帕斯草原。這些地區是世界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等作物的主要產區,肩負著穩定世界糧食生產的重任。如中國東北三省去年糧食產量約2889億斤,占中國糧食總產量逾五分之一;烏克蘭出產的小麥在全球小麥出口中占比達到10%,玉米在全球出口中占比14%,葵花籽油的占比更是達到一半。
然而,多年的過度開墾導致黑土地退化,黑土變瘦、變薄、變少,威脅世界糧食安全。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院長劉杰介紹,1934年,一場巨大的黑色風暴襲擊美國東部與加拿大西部,由于地表裸露,風暴卷走3億立方米黑土,造成當年小麥減產51億公斤;1928年的“黑風暴”幾乎席卷了整個烏克蘭,一些地方的土層被毀壞了5厘米至12厘米,最嚴重的達20多厘米,而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經過200年至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