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逸)
減少日常開銷,拼車出行;超市出現面粉、食用油搶購潮;行業協會組織的抗議活動時有發生……連日來,《參考消息》記者看到俄烏沖突令剛剛經歷了新冠疫情影響的歐洲企業和家庭雪上加霜。為緩解壓力、穩定民意,歐洲多國政府出臺了減稅補貼等政策,但這些措施能否奏效還要依據戰事發展來判斷。
高能耗企業艱難求生
位于德國哈根市的紙張制造商Kabel Premium Pulp & Paper正遭受能源價格上漲之苦。該公司為雜志、期刊和教科書等生產高質量紙張,通過蒸汽、紅外線加熱和熱空氣對紙張進行烘干。然而,沒有天然氣,這里的一切都無法運行。該公司每年消耗超過5億千瓦時的電力。最近幾周內,能源價格跳漲了50%。是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還是完全停產,施羅德說:“我們正面臨著艱難抉擇。”
更高能源價格、電力短缺也正嚴重影響化工業這類“能源密集型產業”,許多相關企業將因能源供應緊張而不得不減產停產。
德國北威州化學工業協會副常務董事烏韋·韋克爾斯表示,化工企業也對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感到擔憂。大約30%的德國化工公司位于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其中包括許多中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