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在博鰲舉行。會上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1年,亞洲經濟增長強勁反彈。據2022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2021年,亞洲經濟體加權實際GDP增速為6.3%,較2020年上升7.6個百分點。按購買力平價標準計算,2021年亞洲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較2020年提升0.2個百分點至47.4%。
展望2022年,《報告》認為,有六大因素影響亞洲經濟增長需要關注: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態勢;二是俄烏沖突后的地緣政治局勢;三是美歐貨幣政策調整節奏與力度;四是部分國家債務問題;五是關鍵初級產品供應;六是部分國家政府換屆。總體來看,2022年亞洲經濟仍將處于恢復進程之中,但增長幅度或有所收斂。
《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來不確定性較大的因素之一,世界貿易在2021年出現強勁復蘇,但這一態勢是否可持續是未知數。不過,隨著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逐步生效,區域內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將明顯減少,亞洲經濟體、RCEP國家和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國家對亞洲的貨物貿易依賴程度將持續增加。同時,隨著RCEP的正式生效,亞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將享受到巨大的制度紅利和開放紅利。RCEP將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降低進出口成本,更好地整合區域內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此外,《報告》指出,金融融合是亞洲區域一體化和經貿一體化的重要內容。亞洲經濟體的金融融合進程有助于各經濟體攜手應對國際難題,共同維護區域和全球金融穩定。截至2020年底,亞洲經濟體對外資產組合投資總額達到11.55萬億美元,增幅15.8%,與2019年水平基本持平,比全球增速略高。中國是近年來資產組合增長(包括流出和流入)最為迅速的主要經濟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