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4日報道,伴隨全球變暖而來的異常天氣正在多地制造大量“氣候難民”,其數量已經是因武裝沖突導致的難民數量的三倍,有測算顯示,到2050年之前,氣候難民規模可能超過2億人。自然災害不分國界,各國必須就防災和難民問題建立合作。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專家尼爾·蒂托馬梅爾說:“雖然每個雨季都會暴發洪水,但頻率和規模都不同以往。”他3月乘坐直升機前往南蘇丹北部的部落地區,目睹了一些不尋常的現象。
當地機場的跑道在2019年被水淹沒,房屋、農田、家畜都被洪水沖走,食不果腹的人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去年主要在該國北部肆虐的洪水造成80多萬人受災,其中半數淪為難民,受到內戰和自然災害的雙重打擊。
報道說,與通常為躲避戰亂和政治迫害的難民不同,氣候難民是因為自然災害失去土地和居所的難民。據國內難民監測中心(IDMC)的數據,2020年全球產生了3070萬氣候難民,而同期因沖突淪為難民的為980萬人。
最大的原因是自然災害頻發。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洪水、干旱等災害的發生頻率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每10年711起增加到21世紀10年代的每10年30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