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7日報道,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表示,由于人民幣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最常用的支付貨幣,中國央行清算系統在全球支付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卡斯滕斯在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的清算與結算服務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并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全球支付系統的替代品。
卡斯滕斯表示:“這不是一場比賽。SWIFT涵蓋了由不同類型中介機構發起的某些形式的支付,而其他系統可以涵蓋其他形式。在這里,重要的是不同支付系統的互補性。”
他稱:“社會中有很多需求,我們需要讓不同的解決方案蓬勃發展。”
報道稱,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央行于2015年推出了CIPS。2021年CIPS交易金額約80萬億元。
根據SWIFT的數據,截至10月份,按價值計算,人民幣目前占全球支付市場份額的2.13%。這領先于加元的1.75%和澳元的1.33%,但低于日元的2.95%、英鎊的7.85%、歐元的34.43%和美元的42.05%。
據報道,卡斯滕斯支持開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例如數字人民幣等,因為這些創新將提高全球支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