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文/書孝)今年2月,有幾件圍繞美國政府的新聞值得被反復提及。
首先是在2月初,美國知名記者西摩·赫什爆料說,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國軍方在總統拜登授意下實施的。雖然美國政府隨后對此予以否認,但就像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審議北溪管道問題時發言時所說的,面對詳實的材料和完整的證據,一句簡單的“完全虛假、純屬捏造”顯然不足以回應來自全世界的諸多疑問和關切。
赫什2月15日在接受美國“立即民主”新聞網站采訪時表示,美國炸毀北溪管道是為了防止俄烏沖突期間,德國為應對嚴冬而與俄羅斯達成一致,同意開閘輸氣,因此要徹底切斷德國的退路,這也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想做的事。
如果說在北溪管道被炸這件事情上,美國還只是“嫌疑人”,那么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則被盟友認為是無可否認的背叛。美國盟國的媒體對此這樣評價:法新社2月4日報道稱,《通脹削減法案》“令歐洲領導人不寒而栗”;《日本經濟新聞》2月17日報道稱,美國的保護主義給與盟國的團結帶來了“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