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文/翊坤)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第16大銀行硅谷銀行倒閉。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銀行倒閉事件,也是自2008年美國金融體系接近崩潰以來倒閉的最大銀行。
這一消息震驚了美歐金融市場:華爾街陷入恐慌,金融股持續暴跌,拖累整個美股;美股的拋售潮又波及歐洲,歐洲一些大銀行的股價出現9個月來的最大跌幅。
一方面,外界擔心可能爆發范圍更大的銀行業危機。路透社10日援引市場網站首席市場分析師尼爾·威爾遜的話說,繼擔心不斷上升的利率和脆弱的美國經濟之后,硅谷銀行事件對銀行業來說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由于該行的主要客戶群體之一是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就連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都發出警告說,如果監管者不能順利處理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就會對美國經濟的創新領域產生“嚴峻”后果。
而就在作為監管機構的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硅谷銀行并開始“善后”之際,一波“甩鍋大戲”已經開始上演。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日報道說:“硅谷銀行爆雷,加密貨幣支持者指責傳統金融系統架構播下了不穩定的種子;部分風險投資者指責社交媒體散布恐慌,觸發擠兌;還有人指責政府的經濟政策,或是指責這家銀行本身管理不善、溝通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