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注冊會計師報名又要開始了,很多第一次報考的考生可能會不知道該報哪科或者哪幾科,下面是會計網給各位考生提供的一些小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分類
首先要來看一下注冊會計師考試專業階段的的科目分類,我們會分為大科和小科,三門大科分別是會計、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三門小科的話是稅法、經濟法以及公司戰略與風險。大科和小科的分類是基于大多數注冊會計師考試在線課程的長度、容量和難度。我們可以發現,會計、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的學時一般在100到120學時之間,稅法、經濟法和企業戰略與風險的學時一般在80學時左右。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六門專業課程有五年的期限。五年的限制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每年通過一門專業課的考試戰略是不能成立的,你得保證每年至少有一年要通過兩門考試。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安排
1、3+3+1或者4+2
3+3+1:第一年:會計+審計+公司戰略,第二年: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第三年:綜合。
會計是最先考的,會計和審計十分關聯,公司戰略和審計相關,所以一起考了,這樣排列起來第一年的復習難度幾乎與第二年持平。
3+3+1:第一年: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第二年:公司戰略+稅法+經濟法,第三年:綜合。
這種策略最搞笑,可是第一年復習壓力較大,比較適合學霸或者有財會基礎的朋友。
4+2:第一年:會計+審計+公司戰略+經濟法,第二年:財務管理+稅法,第三年:綜合。
第一年難度較大,適合在校學生,第一年把會計和審計考了,其余怎么搭配都無所謂。
2、2+2+2+1
第一年:會計+稅法法,第二年:審計+公司戰略,第三年:財管+經濟法,第四年:綜合。
這種搭配方案,每年難度差不多。
第一年:會計+審計,第二年:財務管理+公司戰略,第三年:稅法+經濟法,第四年:綜合。
這種搭配方案適合前面時間充裕,后期時間可能不太夠的考生。
以上情況可以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