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的注會備考時間較少,需要在備考階段內,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包括晚上下班后和周末等等,并合理安排備考科目,具體有哪些備考經驗呢?
上班族備考注會的經驗
1、注意親自動筆練習
許多候選人不喜歡這樣做。他們認為閱讀課程和書籍是可以的,但這有時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如果不親自動手,你就無法真正掌握內容。特別是,老師教的許多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需要自己練習。
2、多分析、多總結
雖然老師會在練習課或指導書中帶著考生進行分析和總結,但這些都是被動學習。對于真正的問題,我們應該自己分析,認真研究,思考每個問題中隱藏著什么陷阱,選項之間有什么聯系,推測命題老師的習慣,什么是命題規律等等。
3、回歸教材,把握考點
在練習真實問題的同時,返回教材,閱讀之前不理解的知識點,復習老師強調的測試點內容。回顧教材內容,復習所學課程,學過的知識點都要查漏補缺。
注會考試科目搭配的具體策略
1、3+3+1或者4+2
3+3+1:第一年:會計+審計+公司戰略,第二年: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第三年:綜合。
會計是最先考的,會計和審計十分關聯,公司戰略和審計相關,所以一起考了,這樣排列起來第一年的復習難度幾乎與第二年持平。
3+3+1:第一年: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第二年:公司戰略+稅法+經濟法,第三年:綜合。
這種策略最搞笑,可是第一年復習壓力較大,比較適合學霸或者有財會基礎的朋友。
4+2:第一年:會計+審計+公司戰略+經濟法,第二年:財務管理+稅法,第三年:綜合。
第一年難度較大,適合在校學生,第一年把會計和審計考了,其余怎么搭配都無所謂。
2、2+2+2+1
第一年:會計+稅法法,第二年:審計+公司戰略,第三年:財管+經濟法,第四年:綜合。
這種搭配方案,每年難度差不多。
第一年:會計+審計,第二年:財務管理+公司戰略,第三年:稅法+經濟法,第四年:綜合。
這種搭配方案適合前面時間充裕,后期時間可能不太夠的考生。
以上情況可以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