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數是企業用于衡量長期償債能力強弱的財務指標,當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較高時,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其計算公式為利息保障倍數=EBIT/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數=EBIT/利息費用,其中息稅前利潤(EBIT)=利潤總額+財務費用;息稅前利潤(EBIT)=凈銷售額-營業費用;息稅前利潤(EBIT)=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經營成本。
利息保障倍數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已獲利息倍數,是企業生產經營所獲得的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債權人通過分析利息保障倍數指標,以衡量債務資本的安全程度。
利息保障倍數多少合適?
利息保障倍數的數值應大于1,數值越高,代表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反映企業經營收益為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以及反映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它既是企業舉債經營的前提依據,也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若利息保障倍數過低,企業將面臨虧損、償債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下降的風險。
利息保障倍數為負說明什么?
利息保障倍數為負,直接原因是利息費用為負,是由利息收入高于利息費用所導致的,即企業來自銀行存款、投資債券或通過其它固定收益方式投資理財所產生的收入,高于企業從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等形式進行債務融資所支付的利息。
利息保障倍數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在計算利息保障倍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損益表對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進行分析,作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應該包括經常收益。
2、特別項目(如:火災損失等)停止經營、會計方針變更的累計影響。
3、利息費用不僅包括作為當期費用反映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資本化的利息費用。
4、未收到現金紅利的權益收益,可考慮予以扣除。
5、當存在股權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時,少數股權收益不應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