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
(資料圖片)
經濟成本包括:
1、稅收對生產方面造成的效率損失,包括降低產出水平、扭曲要素組合、刺激資源向低效益部門流動等;
2、稅收對消費方面造成的效率損失,在理論上主要采用消費者剩余損失來度量;
3、稅收干預所導致的尋租活動的成本;
4、因偷逃稅的存在造成的經濟行為扭曲。
會計成本包括:
會計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經濟成本和會計成本的區別是什么?
1、定義不同。經濟成本是付出的經濟代價,會計成本是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成本。
2、包含內容不同。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營運成本和外差成本。會計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3、性質不同。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關系
企業的組織成本通常不構成一個獨立的成本項目,因此企業不單獨核算和分析。事實上,組織成本在企業總成本構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由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構成。其中,管理人員的薪酬和組織的運營費用是組織成本的顯性部分,而組織成本的隱性部分則是由于機構臃腫而導致組織效率降低。企業隱性成本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影響成本、權威失效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等。
由于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更廣泛、更豐富,在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會計成本,還要考慮經濟成本。企業只有在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管理上,才能在總成本上取得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經濟成本與機會成本的區別
1、兩者的實質不同。
(1)經濟成本的實質: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2)機會成本的實質: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2、兩者的特點不同。
(1)經濟成本的特點:宏觀性,即它反映的是宏觀經濟,它是站在國家的立場,至少是地區立場上來衡量由于執行某一項目而造成的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類資源的分配流向。國民收入的變動性,即鑒別項目的經濟成本是以國民收入增減為依據,而不以貨幣的支付或現金流量的增減為轉移,因此,各類稅收、借款及其償還、折舊、政府補貼等都不屬經濟成本范疇,機會成本為尺度性,即對項目的稀缺資源及資源的機會成本為計值尺度。
(2)機會成本的特點: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于決策者的機會。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于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3、兩者的性質不同。
(1)經濟成本的性質: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營運成本和外差成本。經濟成本相對財務成本而言的。指企業自有的資源,實際上已經投入,但在形式上沒有支付報酬的那部分成本。
(2)機會成本的性質: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于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