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評論員 吳燏函
從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到尋親男孩劉學州遭網暴致死,再到“粉發女孩”被網暴離世……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信息時代,發生在網絡空間的謾罵侮辱、造謠誹謗、侵犯隱私等暴力違法犯罪事件層出不窮,不少無辜的人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網絡暴力不僅給被害人造成名譽受損、人格受辱、信息泄露等危害,有的甚至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網絡空間戾氣橫行,影響社會安全和諧,依法“亮劍”、嚴懲“按鍵傷人”刻不容緩。
你一言我一語,覺得說說也無妨。“法不責眾”的心態導致一些網民發言時無所顧忌,跟風網暴就像是“社會性群毆”。與此同時,網絡暴力主要通過信息網絡實施,此類電子證據具有明顯的無形性、多重性和易破壞性,使得在取證上呈現難度大、專業性強等特點,造成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不少網暴被害人只能忍氣吞聲。
有鑒于此,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抵制網絡暴力行為,才能讓躲在網絡隱秘角落的“鍵盤俠”無處遁形。相關平臺主體應成為凈化網絡環境的第一道防線,大力推進網絡實名制,加強網絡言論監督。司法機關要細化網絡暴力認定標準,制定網民網絡使用規范,健全網絡平臺管理機制,要求平臺設置快速高效投訴入口,幫助受害方更好維權,執法部門應迅速查辦相關案件,堅決打擊網絡暴力“黑灰產業”。
各方勠力同心、共同參與,我們就一定能筑起社會綜合治理的堤壩,讓網絡環境愈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