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資本市場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出爐。
上海證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78家次上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共1974億元,同比增長91%;上市公司方面,新增21家上市公司,其中7家登陸科創板;上市輔導方面,上半年完成了53家企業輔導驗收,同比增長21%,新增輔導備案企業51家。
機構方面,上海市場新增證券期貨法人經營機構2家、分支機構17家;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擴容,新增產品3677只,新增規模0.58萬億元,增幅分別為14%和16%。
風險防控方面,上海轄區高比例股票質押上市公司年內化解率達13.33%;同時,公司債違約風險也整體可控;集團化私募機構風險壓降取得階段性進展;新完成1家交易場所清理整頓。
“今年上半年,上海企業直接融資實現較快增長,上市公司質量得到新提升,市場機構產品體系得到新優化, 重大金融風險守住了底線。”上海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總結稱。
關于下一步,上海證監局表示,該局將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把貫徹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舉措與支持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及人民城市建設等重要任務緊密結合,進一步做好證券監管服務各項工作。
上半年融資規模同比增91%
今年上半年,78家次上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共1974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21家企業IPO募資293億元,18家次股權再融資247億元,39家次發行公司債券募資1434億元。尤其是國泰君安證券、上海銀行等上海金融機構發行公司債券1183億元。
從上市輔導方面來看,上半年完成了53家企業輔導驗收,同比增長21%,包括全球農業化巨頭先正達申報科創板,生物醫藥紅籌企業百濟神舟、芯片龍頭企業安路科技已獲上市委審議通過。
上海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在為重點企業首發上市支持保障的同時,上海證監局支持上海打造科技創新策源高地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上半年有7家企業登陸科創板,截至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上海企業達到44家。科創板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12%,遠高于上海上市公司2.5%的平均水平。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上海企業的上市情況,新增21家上市公司,A股市場上海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63家。
根據2021年一季報,上海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分別實現33%、46%的雙位數增長,2020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8%、-6%;若不考慮疫情造成的低基數效應,2021年一季度較2019年同期也分別實現12%、4%的增長。
“除了業績表現不俗之外,上海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也進一步提升。”上海證監局相關負責人稱,9家上市公司率先設立內控合規機構。他同時稱,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方面,上海證監局采取了多項舉措:將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納入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與市工商聯簽署《合作備忘錄》,合力推動提高上海民營上市公司質量。
在增量上市資源方面,上半年,上海新增輔導備案企業51家,在現有的247家輔導備案企業中,擬申報科創板、創業板企業共205家,占比超過八成。
據第一財經了解,上海證監局在落實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推進擬上市公司輔導驗收方面,優化輔導工作流程,運用公開發行輔導監管系統,線上受理重點企業輔導備案和驗收材料,便捷企業申報;推進輔導驗收全過程監管,從企業備案初期即建立專人對接機制,定期溝通適時走訪,盡早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幫助企業規范治理內控,協調解決申報中的困難;現場驗收聚焦重點關注事項,督促市場主體增強內生約束,做好問題整改。
機構集聚態勢擴大
在上市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上海的機構集聚態勢也不斷擴大。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場新增證券期貨法人經營機構2家、分支機構17家。
目前,上海共有證券公司31家、期貨公司34家、基金管理公司60家、分支機構1130家、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4603家,市場核心機構與私募管理人數量長期居全國首位。
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上海也成為外資機構進入的首選之地。全國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基金、轄區第三家新設外資控股證券公司星展證券正式開業。目前,在上海外商獨資、外資控股和中外合資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數量占全國一半的同時,外商控股機構數量進一步增至6家。
從機構的經營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證券、期貨、基金公司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8%、122%和69%,共向上海市繳納各類稅款196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截至上半年末,證券公司為63家次企業提供首發上市承銷服務,規模461億元;期貨公司開展“保險+期貨”業務完成賠付6942萬元;資管機構養老金管理規模達6700億元。
在行業創新方面,4家證券公司被納入證監會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首批9家公募REITs中有3只為上海地區基金公司發行;10余家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取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首批9只雙創50ETF中上海占據3席;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成為首只上交所滬港互通產品。
與此同時,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不斷擴容。今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管理產品30910只、規模4.28萬億元,新增產品3677只,新增規模0.58萬億元,增幅分別為14%和16%。
“面對上海資本市場更易受國際性、輸入性因素影響,風險更容易交叉傳導蔓延等挑戰,上海證監局將風險防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風險可控。”近期,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兼上海稽查局局長程合紅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據程合紅介紹,上海證監局在抓好轄區風險防控方面,定期匯總轄區資本市場各類風險情況、相關監測指標,緊盯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止出現風險蔓延。
第一財經獲悉,今年上半年,上海轄區高比例股票質押上市公司家數年內化解率達13.33%;同時,公司債違約風險也整體可控;上海證監局推動印發上海市私募投資基金風險防范處置有關方案,集團化私募機構風險壓降取得階段性進展;新完成1家交易場所清理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