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是指針的一次跳動,是購物秒殺時鼠標點擊的一瞬。對于添乘員楊波來說,一秒鐘以內,他要在動車車燈照耀下,用一雙能夠“秒看”的“鷹眼”,完成對前方約80米范圍內線路隱患的“掃雷”工作。
很多人并不知道,蘭新高鐵自開通以來,每天凌晨都有一趟空載動車迎著黎明前的黑暗出發,為當天首趟載客動車組列車的安全開行開路,這趟列車被稱為“確認車”,楊波和同事們晝夜顛倒,搭乘“確認車”巡視。在蘭新高鐵新疆段,共有6名添乘員。
3時30分,室外寒風透骨,楊波在手機鬧鈴聲響之前起床洗漱。“心里有活,到點就醒了。”他每天要與調度交接計劃、提前候班,準備工作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了。
5時30分,列車駛出烏魯木齊站,零星燈光映照下,連片的樓房從車窗兩邊后退。
兩名動車司機、一名添乘員、一名隨車機械師,就是列車上的全部人員。空蕩蕩的列車上,只有車廂連接處上方的顯示屏上有數字在變化,顯示著列車運行速度。
在動車駕駛室內,楊波是沒有座位的,從烏魯木齊到哈密,大約兩個多小時,他要全程站立在司機后方,累了就在駕駛室里靠一會兒。
一路上,他不但要對管內蘭新高鐵所有線路、道岔、隧道、涵洞、信號、接觸網等設備狀態進行確認,而且要檢查高鐵線路兩側保護區是否存在非法施工、外部侵害等情況。
“目視前方,視線放中間,略偏左。”凌晨時分,室外主要依靠動車車燈照明,列車高速運行狀態下,車窗外快速閃過的電線桿晃得人眼暈,極易產生疲勞感,但楊波卻始終保持專注狀態。
32歲的楊波,從事高鐵工作已有7年,在添乘員崗位也工作了5年。在巡視過程中,楊波發現最多的問題是異物搭掛在為機車供電的接觸網上,他快速將信息通報,由車間處理。
上車添乘,眼力、腦力反應迅速最重要。楊波向師傅學了一招——在車流量大的路口數汽車車牌號,用手機記數,練眼力和反應速度。
勤學加常練,楊波能夠在1秒鐘以內分辨視野范圍中出現的異物,“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圓圓的眼鏡、略顯凌亂的頭發,長期上夜班,楊波看上去總是有些疲憊。他的包里常帶著清涼油、帶冰片的糖。
8時40分,列車到達哈密站。楊波趕到車間,通過隨身攜帶的設備將實時收集的數據上傳到系統后,就準備休息了。流動的“確認車”,就是他臨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