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有這樣一名稅收信息化戰線上的“尖兵”:他親歷了貴州稅收信息化建設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中、從信息管稅到以數治稅的全過程,打贏了一個又一個“信息攻堅戰”,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他就是貴州省稅務局信息中心的稅務干部——穆仕銘。從稅25年來,他一直奮斗在稅收信息化建設的一線,持續為稅收事業信息化的發展添磚加瓦。
穆仕銘在機房逐一檢查設備狀態
“信息中心面臨的風險極多,而且一旦出問題,可能影響多個地區多個業務部門。”其他部門的同事都說,在信息中心工作是“坐在火山口上”,穆仕銘說,“只有認真再認真,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2021年9月26日,貴州省稅務局對稅務大廈、中山西路辦公區、觀山湖區電信租賃機房內的設備進行整體搬遷,涉及千余臺服務器和網絡存儲設備、近兩百個業務系統,需割接幾百條網絡鏈路。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數據完整轉移,只要有一個數據庫發生數據丟失,就可能造成連鎖反應,導致更多的業務系統無法正常運行,進而嚴重影響全省1000余萬納稅人無法正常繳納稅款。
為此,穆仕銘制定了完善的搬遷方案和應急預案,在搬遷前先進行數據備份,再進行設備的搬遷,在新機房環境按照業務系統優先級上架開機,立刻進行數據驗證,確認無誤后才移交到下一環節。在搬遷過程中,因為運輸震動和機房溫度偏高,導致十余塊硬盤損壞,所幸其中的數據早有備份,才沒有導致數據丟失。
2021年9月29日,數據中心完成搬遷,但穆仕銘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第一時間著手開展系統恢復工作,驗證系統運行是否順暢、是否存在隱患。
那段時間,穆仕銘經常加班到深夜,只為盡快恢復系統,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網上辦稅體驗。
2021年10月7日,經過多次驗證,系統重新上線,納稅人繳費人再次享受到“足不出戶”的網上辦稅服務。
因為長期加班,在完成機房搬遷后沒多久,穆仕銘就因為胰腺炎復發,被送進了醫院。
康復回崗后,穆仕銘仍然不改工作狂的本色。2022年2月15日清晨,他的手機上收到機房監控系統發來的告警信息,于是天還沒亮他就趕到機房進行檢查,對疑似故障的十余臺設備進行逐一排查,直到晚上8點才找到故障點,于是又連夜進行維護。
“技術工作沒有彈性,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我的責任就是用100%的認真,確保它100%的行。”穆仕銘說。
迎難而上,勇挑重擔
工作中生活中,免不了遇上難題。穆仕銘對待難題的態度只有一個:“讓我來!”
2018年9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雙方的設備資源、系統技術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整合起來難度極大。
穆仕銘高強度順利完成了技術方案的編寫工作,方案中不僅合理安排了各項技術類工作任務進度,還突出重點、明確短板,提出了優化建議。
最終,通過資源騰挪,合理調配計算資源,當時貴州稅務系統最大的難題——硬件資源不足,得到圓滿解決,按時向總局移交各種需求的服務器200余臺,全部達到部署金稅三期系統并庫的要求,確保了金稅三期優化整合版系統的順利上線。
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時,它也帶來了諸如隱私曝光、數據泄露等問題。
讓制度管人,他完善了崗位、運維和第三方運維人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引進和改造國際通用的ITSM管理體系,讓部門運維業務工作規范化、設備資源透明化和運維經驗知識化可傳承。
在完善人員管理制度的同時,穆仕銘也沒有忘記做好基礎資源設備管理。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三清”——“設備檔案清、信息系統負載清和預留資源余量清”,定期形成基礎資源情況報表,做到基礎資源管理透明,給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現在這個時代,數據就是錢。個人信息都能賣錢,企業信息更是天價。”穆仕銘說,數據庫里的信息就是一座金山,而自己就是看守金山的人。
在穆仕銘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貴州省的稅收數據泄露風險降到了最低,避免了因數據泄露而造成的不正當競爭,為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守好了“數據大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余昌旭
編輯 張秀云
編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