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記者在貴州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第三屆理事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獲悉:貴州省供銷系統圍繞鄉村振興,為農服務綜合體系加快構建。在服務群眾中,供銷系統實現了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系統實現銷售總額714.69億元,同比增長9.67%;社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58億元,同比增長19.27%。
貴州省供銷社積極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力做好農資儲備供應、維護市場穩定、強化質量監測等工作,針對去年10月以來化肥價格高漲、農資企業經營風險高企等問題,啟動市場價格、儲備動態半月調度機制,與農業農村廳共同下發關于做好農資儲備的通知,協調各級政府落實淡儲補貼。2021年,全系統累計供應各類肥料209.94萬噸、農藥3813.58噸、農膜5535.3噸。各級供銷社在做好農資保供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玉屏縣社創新“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模式組建農機合作社,配備各類大型農機36臺、無人機5臺、農機操作員16人,從耕地、開溝、施肥到管護、收割等開展全程農機服務,共為群眾耕地3萬余畝,收購稻谷等農作物1.6萬余畝,噴灑農藥化肥2.1萬余畝,服務半徑輻射玉屏及周邊5個縣區。
貴州省供銷系統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遵義市社供銷集團積極參與辣椒全產業鏈發展,順利完成全市“辣椒換種工程”供應31萬畝辣椒種子,集約化育苗2萬畝,投資龍頭企業辣三紅公司參與辣椒加工銷售。六盤水市社供銷商貿集團建立生豬“調運、屠宰、配送、銷售”四大環節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體系,配套建設飼料廠、有機肥廠,中心城區生豬銷售市場份額占比達50%以上,年供應豬肉1.5萬噸,并依托生豬產業帶動生鮮連鎖超市建設,2021年集團實現營收3.2億元。黔南州社佳穗綠產公司圍繞水稻、油菜、辣椒和特色蔬菜等4個主打產業,帶動都勻市優質水稻訂單種植5萬畝,實現畝均綜合產值由6000余元提升到8000元以上,獲評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帶動當地群眾2萬余戶參與產業發展,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福泉市社創新“雙公司+雙訂單+雙保險+雙支部”模式,引領帶動全市種植辣椒10萬余畝,獲評總社“金扁擔、紅背簍”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案例在全國推廣。
貴州省供銷系統積極拓展農產品流通服務。以開展校農結合為依托,推進全系統9個市州、32個縣區、49家企業參與農產品“七進”工作,共對接學校1491所、服務學生83萬人、進超市323個、進社區125個、進機關軍營550個,2021年共計供應農產品6.6萬噸。以“832平臺”運營服務為抓手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推動全省1255家企業入駐平臺,上架產品7585款,貴州地區交易額3.23億元。
省社綠通公司積極推進農產品流通多業態發展,“校農結合”業務覆蓋6個縣(區)、380所學校、20余萬學生;白云區中央廚房業務每日配送熟食8000余份;海天味業代理銷售2150萬元;自主打造“黔綠通”品牌山茶油、菜籽油、大豆油、大米、辣椒去年開始上市銷售,總銷售額已達400余萬元;多彩貴州城實體商店、2家務川惠民生鮮超市等零售終端先后開業;建立海南等省穩定渠道,銷售農產品已超100噸。2021年,公司累計購銷農產品4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182.6%。
遵義市社供銷電商公司在天貓、京東、拼多多、微信等平臺打造網上農特產品店鋪16家,上架產品600多種,通過“雙十一”“雙十二”“6.18”“貴州天麻節”等促銷活動加大宣傳,并組建直播團隊開展直播帶貨200余次,粉絲突破400萬,直播帶貨額超1500萬元,2021年公司線上線下銷售額突破2億元。
以連鎖經營為重點加快拓展城市渠道,貴陽市社百合聯公司依托全市543個網點,開發“百合聯”菜籽油、大米、茶葉、刺梨汁等自有農產品品牌5個,引入供銷系統米、油、茶葉等8大類20余種產品,在開陽、六枝、威寧等地發展訂單農業1萬余畝,種植收購蓮花白、南瓜等品種,去年銷售農產品1.62萬噸。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加快拓展省外市場。與廣東省社簽署戰略框架協議,組織全系統42家企業加入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聯盟,推動各地供銷社積極與廣東供銷系統主動對接,已在廣東省8個城市設立了74個農產品銷售窗口。
關嶺縣社與廣州花都區社簽訂產銷對接協議,幫助銷售關嶺農產品,其中銷售花生油達140余萬元。黔南州社“凱香米”被列入《廣州消費幫扶聯盟廣州市消費幫扶名庫》進行重點推薦,僅此單品年銷售達1350多萬元。2021年,全系統已在全國29個省外城市設立了143個農產品銷售窗口、專店、專區、專館,其中銷往廣東省的農產品超2.45萬噸,價值超1.81億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余昌旭
編輯 張秀云
編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