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全總黨組正確領導下,中國海員建設工會順應發展大勢,敏銳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組織和服務好交通運輸新業態勞動者,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針對行業新變化新情況持續開展專題調研,加強與各主體間的聯系溝通,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和職工隊伍狀況。主動順應勞動關系和職工隊伍的變化規律,參與相關政策文件制定,配合推動頭部企業建會和貨車司機網上入會試點工作。整合社會資源,與交通運輸部聯合構建“司機之家”服務網絡,組織“最美”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牽頭啟動“貨車司機職業發展與保障行動”,募集資金1300萬元,惠及100多萬貨車司機。
黨領導下的產業工會自誕生之日起,就是肩負特殊使命的政治組織。雖然時代在變遷,名稱和工作對象在變化,但產業工會把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職工群眾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初心使命沒有變。無論產業業態如何發展,都必須不斷凝聚新型就業力量。交通運輸新就業形態展現了新的生機,對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著重要影響。必須牢牢把握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凝聚起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職工群眾共同奮斗的磅礴力量,助推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無論就業形態如何變化,都必須堅定站穩職工立場。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靈活性強、包容性大、自由度高,但他們作為勞動者的性質和身份沒有根本改變。必須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積極探索數字時代勞動關系的參與治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維護全產業所有勞動者合法權益。
下一步,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將聚焦“全行業、全過程、全社會”,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著眼全行業,加強新舊業態工會工作融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不是另起爐灶,要統籌所覆蓋的新舊業態,廣泛推進服務陣地建設,重點開展“有路的地方就有家”主題活動,實現全行業工會工作制度共建、活動共融、陣地共享。二是貫穿全過程,加強勞動者入會前后工作融合。入會和維權,是工會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一體兩翼,應齊頭并進。要聚焦勞動者權益保障,總結推廣貨車司機網上入會試點經驗,加強平臺企業與貨車司機協商機制研究,配合探索出租汽車行業城市級集體協商辦法,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三是協同全社會,加強工會內外資源融合。隨著工作深入,工會的維護服務功能也從勞動領域進一步向社會領域輻射。要在全總的重視支持下,繼續加強與有關社會各方的聯系合作,進一步做強做優多方參與的社會化服務公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