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貴州銘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國內第一條鋁行李箱全自動化生產線上,日本川崎KAWASAKIJ機器人、德國IPG激光發生裝置、自動化數控機床組、自動化表面處理系統等設備有序作業,一批高端訂制的產品陸續下線。
鋁棒、鋁板、鋁線,鋁制行李箱、鋁制電飯煲、鋁制電暖爐……以電解鋁為“圓心”,六盤水市水城經開區鋁型材“蛋糕”越做越大。目前,園區已集聚起銘恒新材料在內的40家鋁產業鏈公司、45個項目,成為貴州電解鋁產能最小、就地轉化率最高、下游產業鏈最長的鋁產業集群。
新國發2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水城經開區的探索之路,為我省打造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提供了先行樣板。
貴州銘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鋁行李箱全自動化生產線。企業供圖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升”字為重。傳統產業在“升”中改進,優勢產業在“升”中鞏固,新興產業在“升”中壯大,以政策為指引、以發展為決心,貴州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提速。
向高端化升級 產業“鏈”上開花
眼下,貴州磷化集團的濕法凈化磷酸、無水氟化氫生產線正常運轉,兩種產品均為制備鋰電池的重要原料。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憑借既有的鋰電池上游產業規模和技術基礎,貴州磷化集團順利踏入新能源“賽道”。
乘風起勢、依托龍頭,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做大。上游磷、錳、鋁等資源向下延伸,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材料和循環梯次綜合利用產業在銅仁大龍經開區、黔西南高新區等地扎根成長。
六盤水康博木塑科技有限公司的木塑冷卻水循環生產線。管云/攝
產業鏈上鍛長板,振華新材料、中偉新材料等企業加快步伐,在市場上占據重要一席。產業鏈上補短板,從動力電池延伸到整車制造,全產業鏈配套日趨完善,奇瑞(貴州)、吉利等汽車制造項目帶動鋁制輪轂、鋁制車用輕量化材料等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落地。
同樣是做足“資源”文章,仁懷經開區堅定不移做大做強白酒產業鏈,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融入產業發展生態圈。2021年,園區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9.9%,白酒包裝量完成19.78萬千升,同比增長31.5%。
向低碳化升級 產業“植”上綠色
走進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儀表、專用智能控制儀等產品的生產有序進行。通過引進SMT(表面組裝技術)無鉛生產線、使用節能降耗設備,這家企業于今年1月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1年度綠色制造名單”,獲評“綠色工廠”。
在六盤水康博木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該公司的木塑冷卻水循環生產線一邊生產綠色建材,一邊收集生產廢水以備再利用,減少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減輕了園區的污水處理負荷。
用氧化鋁副產的赤泥生產陶瓷復合材料,讓位于凱里爐山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貴州歐瑪陶瓷有限責任公司“吃下”固廢、吐出“黃金”,成長為一家年產值達3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
貴州輪胎全自動智能生產線。企業供圖
截至目前,貴州累計培育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2家、綠色工業園區9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綠色設計產品21種型號,省級綠色工廠94家、綠色工業園區18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綠色設計產品9種型號。
作為長江上游地區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去年,省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的《貴州省綠色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制造水平明顯提升。
錨定目標,號角吹響,路在腳下,綠色必將成為貴州工業經濟發展的亮麗底色。
向數字化升級 產業“融”上結果
從1分鐘降至25秒,貴州輪胎5G全自動智能生產線讓一個胎圈的生產速度提升了不少。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貴州聯通政企事業部工業互聯網BU首席專家劉達介紹,布局在這條生產線上的是90套多功能自動導引車、50套射頻識別系統傳感器以及成套工業攝像頭、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工控機等設備。
貴州輪胎在全省率先實施“5G+工業互聯網”轉型,具有標桿引領作用。
事實也在不斷印證,“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推廣,能有力促進傳統工業數字化轉型,為貴州新型工業化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的調度室內,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各個礦井采面安全生產的實時情況。通過信息化改造升級,該企業投用了智能化綜采系統、瓦斯監控系統等數字化軟件、硬件。如今,盤江精煤綜采機械化達100%、綜掘機械化90%以上,物資供應周期大大縮短,礦下安全生產的效率提高20%。
截至目前,貴州累計形成“萬企融合”標桿項目401個、示范項目4234個,帶動8485戶企業開展融合,推動23128家企業上云。“數化萬物,智在融合”,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產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找到迭代升級的“鑰匙”。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云
編輯 孫遠銘
編審 閔捷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