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多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多家險企因產品條款“不公平、不合理”被責令停止銷售相關產品,限期整改。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金融消費者享有八大權益,保障金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便是其中之一。
《指導意見》印發后,監管部門加大了對侵害金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打擊力度,嚴查不公平格式條款,嚴厲打擊強制捆綁、轉嫁收費、利率亂象等違規行為。同時,保護老年人等金融服務弱勢群體,也成為保障金融公平的重要內容。
糾正條款護公平
2月22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了5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劍指產品條款的公平問題。例如中銀保險產品存在“條款未引用行業統一標準,引用的部分標準已廢止;承保健康體檢費用的確定風險,違反射幸原則;條款不公平合理,可能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合法權益”等問題。眾惠相互財產保險社部分產品保險條款中“直接且單獨的原因”表述不公平、不合理,理賠申請材料缺乏合理性。針對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行政監管決定書認為“附加費用率不合理、保險條款未從保險合同生效角度表述、保險責任表述及索賠材料不利于消費者權益保護”。
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要求上述險企立即停止銷售相關產品,在1個月內完成問題產品的修改工作,3個月內對公司在售產品進行全面自查整改,并于4月30日前提交自查整改報告。
對制定不公平格式合同條款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保持高壓態勢的,還有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2021年12月13日,人民銀行廣安市中心支行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廣安恒豐村鎮銀行格式合同存在對金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條款,未以顯著方式明示與金融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等問題。針對該行共計6項違法行為,監管部門對其警告并處罰款33.8萬元。
記者注意到,除廣安恒豐村鎮銀行外,去年以來,多家金融機構因格式合同違規受到處罰。其中,四川廣漢農村商業銀行存在未按要求使用格式條款的違法行為,四川通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格式條款則存在減輕或者免除銀行、支付機構造成金融消費者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等問題。
那么,什么樣的金融機構格式合同是違規的?《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明確,金融機構不得以通知、聲明、告示等格式條款的方式作出含有下列內容的規定:減輕或者免除金融機構造成金融消費者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規定金融消費者承擔超過法定限額的違約金或者損害賠償金;排除或者限制金融消費者依法對其金融信息進行查詢、刪除、修改的權利;排除或者限制金融消費者選擇同業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其他對金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降低費率更普惠
2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專欄指出,人民銀行持續優化存款利率監管,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同時,會同銀保監會等部門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直達工具等綜合措施,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北京消費者鐘女士就受益于此。2021年8月,鐘女士收到銀行短信稱,已退回此前辦理房貸時向其收取的貸款擔保費。
雖然銀行違規收費和變相推高融資成本問題有所減少,但仍有部分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對監管要求認識不到位、落實不徹底。2021年11月18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于銀行服務違規收費典型案例的通報》,中國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大華銀行等5家銀行因亂收費問題被通報。
市場監管部門對銀行違規收費等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2021年初,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行政處罰公告,中國銀行重慶九龍坡支行在向貸款企業收取融資服務費及金融咨詢費時,不提供服務或者少提供服務,涉案金額205萬元,重慶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處以罰款20.5萬元。
規范亂收費,制度是關鍵。為此,銀保監會于2021年11月25日發布《關于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的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強調,金融服務供給方和需求方應平等協商,防止利用市場地位差異不規范定價,保護客戶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在嚴查亂收費行為的同時,相關部門還積極規范信用卡透支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在設定民間借貸綜合利率不得高于24%的紅線后,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5月又發布了《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依法對消費者詬病最多的信用卡過高息費違約金條款進行調整。
新規明確,對于利息、違約金等,持卡人以發卡行主張的總額過高為由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綜合考慮國家有關金融監管規定、未還款的數額及期限、當事人過錯程度、發卡行的實際損失等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予以衡量,作出裁決。
適老服務破鴻溝
數字銀行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讓部分老年人感到無所適從。如何破解數字鴻溝,保障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權益,監管部門采取了各項積極舉措。
2021年3月30日,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從保留和改進傳統金融服務方式、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加強教育宣傳和培訓、保障信息安全等5個方面對金融機構提出要求。
其中,推出手機銀行APP適老版成為亮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工農中建交和郵儲銀行等六大國有銀行均推出了適老版APP,部分城商行也推出了相應版本的手機銀行。這些版本雖然名稱不同,但字體較大、界面清晰簡潔,有些還支持語音輸入,可以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金融服務需求。
除了適老化APP,銀行還在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服務方面下大力氣。各大銀行網點均實行了無障礙改造,方便老年人進出,有的還設立專門柜臺提供服務。而作為互聯網銀行的微眾銀行則設立了專職手語專家服務團隊,目前已累計服務上萬名聽障客戶。
破除數字鴻溝,更需要提高老年群體的金融素養。2021年3月,中原消費金融公司率先在業內創新性推出“7天無理由還款”,讓消費者尤其是首次接觸消費金融產品的用戶先體驗、了解后再使用。同時,該公司堅持深入社區特別是農村等偏遠地區,為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開展金融消費教育。
數說成績
為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2021年3月,銀保監會聚焦涉及老年人的服務場景和高頻事項,對銀行保險機構提出要求,其中包括16項具體任務。
與此同時,為滿足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對金融知識的迫切需求,銀保監會突出“適老”專題,發布了《關于防范短信釣魚詐騙的風險提示》《關于警惕“投資養老”“以房養老”金融詐騙的風險提示》等金融詐騙風險提示。同時,組織銀行業保險業開展“3·15”教育宣傳周、“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進萬家爭做理性投資者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銀行保險機構累計面向老年人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活動35.8萬次,參與集中教育宣傳活動網點覆蓋率約95%以上。
此外,監管部門還在穩妥創新適老化投資理財產品。3月1日起,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擴大到“十地十機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3月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還透露,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本報記者 聶國春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