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12.4公里,相當于約70%的地球周長,這是貴州玉蝶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從3月1日至3月15日的電線電纜銷售數據;3個小時,是正常情況下訂單入庫到產品出庫的時效。3月15日,記者走進玉蝶電工OSC數據協同工作中心,企業運轉一覽無余,智能制造加速前進。
玉蝶電工為加快推進智能化改造,在貴陽經開區的幫助下,2018年完成退城進園,在小孟工業園建成玉蝶電氣工業生產基地,建成全國首條智能制造及智能倉儲一體化智能線纜生產線,并自主研發建成無人化立體倉庫,同時搭建起工業設備物聯網平臺和OSC數據協同工作中心,為生產裝上“智慧大腦”。
“通過智能化改造,玉蝶電工實現了降本增效提質,電線生產車間的人員從132人降至36人,6道工序合并為1道,不合格率也從2%降至0.7%。”玉蝶電工品質部部長朱正斌介紹,車間每臺生產設備都安裝了數據采集器,設備運行、設備維護等數據會實時傳到平臺,通過可視化分析,管理人員可實時了解設備運行狀況,對設備健康性能進行提前預測。
同時,OSC數據中心匯聚了所有設備、產線,以及從訂單到銷售的所有數據,使企業管理更加精細化、高效化。同時,各部門通過數據共享,質檢、研發等與產品生產相關的部門,可對照產品參數,減少殘次品產生,倒逼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
有了智能化改造的加持,玉蝶電工不斷刷新著生產標準。如今,玉蝶電工研發的雙層絕緣輻照交聯電線已成為國際上最理想的建筑用線之一。
“此電線可瞬間耐溫300度,125度可正常工作,載流量高于普通絕緣電線15%。”朱正斌介紹,多年來,企業對標高質量發展,常年領先于行業標準。
以高于國家標準3%的成績,玉蝶電工在2017年被評選為貴州省“標準領跑者”企業,至今,玉蝶電工一直以優于國家標準加快發展與突破。
下一步,玉蝶電工將依托數據中心,深挖數據價值,不斷用數據賦能產品制造、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加快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協同,探索產業新業態,努力成為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標桿。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江婷婷
編輯 曾帥
編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