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口岸辦印發《貴州省“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暨貴州省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計劃主要闡明“十四五”期間貴州口岸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對此,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將圍繞口岸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引導相關市場主體行為等方面進行詳細梳理。
《行動計劃》中提到了貴州口岸發展環境,具體從外部環境、橫向對比、內部發展三個方面清晰闡述了我省口岸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外部環境看,風險與機遇并存。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而深遠,對航空口岸發展尤為不利。但同時也應看到,貴州省與RCEP締約方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全球貿易大幅動蕩,但貴州和東盟貿易卻逆勢上揚、大幅增長。RCEP自貿區將成為新時期貴州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對促進貴州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構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強大助力,既為貴州口岸開放發展帶來新機遇,也對我省口岸營商環境提出更高要求。
從橫向對比看,周邊虹吸效應增大。與周邊省份相較,貴州省口岸數量明顯偏少,僅有2個正式開放航空口岸(其中遵義新舟機場航空口岸待驗收),1個臨時開放航空口岸。周邊5個省(區、市)均獲批自貿試驗區,周邊的開放“虹吸效應”日趨突出,貴州外資外貿外經面臨壓力日漸加大;全省口岸類型單一,僅有空運口岸,缺乏具備國際貨物“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水運、陸運口岸,絕大部分外貿量是通過沿海口岸清關進出口,不利于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貴州電子口岸在功能應用、數據共享和政企服務等方面與周邊省(區、市)還有較大差距,地方特色項目有待拓展。
從內部發展看,勢頭良好任務艱巨。“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招商引資成效明顯;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系列開放活動服務平臺影響力不斷增強;貴州省物流樞紐地位不斷提升,貴陽、遵義被列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并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貴州(昌明)國際陸港和遵義黔北物流新城獲批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園區,為全省口岸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全省外貿產業基礎薄弱,外貿市場主體小散弱、產業支撐能力不足、缺少外資龍頭項目,對區域經濟引領作用較小,口岸發展缺乏產業支撐;航空口岸受疫情影響嚴重,客運航班停擺,航空貨運發展滯后;綜合保稅區建設缺乏優強企業入駐,產業結構單一,企業數量較少,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貴陽改貌鐵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業務不足,功能未有效發揮;各保稅監管場所發展狀況未達預期,業務差距過于懸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
編輯 劉力維
編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