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貴州理工學院申報了《鎂及鎂合金中鋅含量的測定ICP-AES法》并獲批立項,目前標準研制團隊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標準的研制工作;參與研制的《鎂及鎂合金中砷含量的測定ICP-AES法》和《鎂及鎂合金中鉻含量的測定ICP-AES法》兩項國際標準也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已進入DIS階段,計劃將于2022年頒布實施。
“檢測標準是規定相關性能參數的檢測方法和條件及數據處理方式,判斷一個產品質量的好壞,需要用檢測數據來說明,數據的準確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貴州理工學院校長潘良明介紹,貴州理工學院相關檢測標準的發布及實施彰顯了我國在鎂及鎂合金領域的技術能力,為建立和完善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基礎、引領性鎂合金新材料的標準體系起到積極作用。
貴州理工學院標準研制團隊工作人員在貴州省輕金屬材料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開展相關標準研制工作。
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全球經貿合作,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而高等院校在地區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潘良明介紹,自建校以來,貴州理工學院致力于推進工程教育與工程技術創新,將工業標準研制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之一,以重點實驗室為平臺,以學科建設、科研能力提升為抓手,不斷加大標準研制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在工業標準研制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不斷積蓄力量,在國際、國內標準的申報立項和研制創新方面逐漸在國內展露實力與特色。
2017年起草的《航空航天用鎂鋰合金板材》(GB/T38063-2019)國家標準已在航空、航天領域運用執行,如衛星的主結構板、機箱機殼、支架、卡扣、預埋件等部位;
2018年,貴州理工學院主導研制的ISO20258:2018《鎂鋰合金中鋰含量的測定ICP-OES法》頒布。這是第一個由貴州高校主持研制的國際標準,填補了國際上鎂鋰合金中鋰含量檢測方法標準的空缺,為生產企業和用戶提供了國際通用互認的檢測方法;
貴州理工學院被授予“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研制創新示范基地”。(貴州理工學院供圖)
2021年7月,在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工作會議上,貴州理工學院、重慶大學兩所高校被授予“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研制創新示范基地”。同時,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研制的《重要鎂合金國際標準研制》項目獲2021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助力讓貴州標準走向世界,充分彰顯貴州高等院校的技術創新、科研能力,提升貴州國際形象和競爭力。”貴州理工學院正在用行動踐行這一使命。
為持續開展好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貴州理工學院依托貴州省輕金屬材料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綠色工程工業技術人才基地等重點科研平臺與人才資源,圍繞鋁、鎂、鈦、鋰等新材料的創新研究方向,努力打造“有色金屬標準研制團隊”,并為此設立了相關獎勵辦法和標準化經費,購置各類先進的檢測設備,多方面、多維度為標準研制工作創造條件。目前已實現實驗設備齊全、團隊精良、經費充足的良好的標準研制環境。
下一步,貴州理工學院將加大標準的研制力度,除積極推進立項在研的國際標準的工作開展,計劃在鋁、鎂、鈦、鋰等戰略性關鍵礦產材料及相關試驗方法國際標準研制以及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等方面開展相關的標準研制工作。“貴州理工學院將繼續為我國的金屬產業在世界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持續發出貴州聲音,貢獻理工智慧和貴州力量。”潘良明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蘭松
編輯 朱登芳
編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