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和省委省政府、自然資源部防災減災的部署安排,結合全省地質災害現狀和2022年氣象預測,近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印發《2022年度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預測2022年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為主,并從6方面對防治重點任務進行了明確。
方案指出,2021年,全省納入臺賬管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斜坡共計28221處,潛在受威脅群眾達287.2萬人。按照風險隱患現狀分類,有變形跡象的隱患點10025處,其中:滑坡4842處、崩塌3091處、泥石流114處、不穩定斜坡1377處、地面塌陷523處、地裂縫78處,威脅89.53萬人生命和668.32億元財產安全;具備成災條件,尚未發生形變的風險斜坡18196處,潛在威脅197.67萬人生命安全。
《方案》對2022年地質災害趨勢進行預測,全省地質災害發生率仍較高,預估發生總數為50~60起(近5年平均值為55起),預測2022年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為主,規模以小型和中型為主。地質災害重點時段主要發生在汛期(5月至9月),高峰時段在主汛期(6月至8月),特別是大暴雨、特大暴雨期間和連續多日降雨時段。主要發生區域:安順市中西部、黔西南州北部及南部、六盤水市、畢節市南部、遵義市北部、銅仁市東北部等地。重點防范區域:坐落于高陡斜坡地帶的群眾聚居村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城鎮、學校、景區、醫院、集市等人口聚集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在建公路、鐵路、水利、礦山、高陡邊坡等工程建設活動區。
《方案》對防治重點任務進行了明確,一是抓實風險隱患排查。各地要用好優于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全省地質災害風險大普查的成果,以縣域為單位,全覆蓋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巡查及管控。
二是強化監測預警預報。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堅持人防和技防并重,通過管理創新和最新技術成果應用,不斷健全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和專業監測體系,提升專群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效能。
三是嚴防工程引發災害。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工作責任制度》的規定,做好對人類活動區域和工程建設區域的嚴密管控,從源頭上做好地質災害有效防范。
四是統籌推進避險搬遷。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避險搬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用好用足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的支持政策,通過避險搬遷從根本上消除受威脅群眾安全風險,兼顧對危急危重隱患點排危除險。
五是營造防治良好氛圍。各地要策劃開展系列宣傳培訓活動,把宣傳培訓貫穿防治工作全過程,尤其要解決換屆后部分地方政府及部門新任領導對地質災害防治重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部分群眾防災避災意識不到位等問題。
六是做好搶險救援準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編制完善本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圍繞預案扎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確保臨災遇險反應快速、救援順利、處置有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秀云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楊靜
三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