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龍里縣龍山鎮平山村生態資源豐富優良,是水源保護地和生態紅線區,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平山村轉變思路,向綠水要“財源”,向青山要“金山”,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
發展綠色生態養殖業。在幫扶單位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雙聯雙促”政策幫扶下,平山村石板寨唐訓祥共養殖黑山羊80余只。“我的羊都是散放,吃的是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因肉質好常常供不應求,今年以來已賣出40余只,收入近8萬元。”唐訓祥說。
發展綠色生態種植業。過去,平山村苗寨組村民馮大靜在縣城租土地種植蔬菜;如今,馮大靜在村里種植白菜、香菜、大蒜等蔬菜4畝,實現年收入4萬余元。“由于租金、用工等成本變高,加上村里道路、水利等持續改善,我們決定回村種植,由于村里海拔高、環境好,病蟲害少了,蔬菜品質更好。”馮大靜說,在自己的帶動下,周邊群眾種植了近20畝蔬菜,惠及10戶50余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
發展綠色生態林下采集業。平山村森林覆蓋廣袤,林下野生食用菌、八月筍等物產豐富,不少村民家中有林地百畝以上,采摘季節也是村民的增收季節。“食用菌成熟季節,我父母這樣的熟練程度,一天采摘的野生菌最多可以賣到600余元。”平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治全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編輯 方亞麗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