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深藍色的工作服,一副銀框眼鏡,在遵義中鉑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嵇建斌正在進行日常工作檢查。作為企業的科技帶頭人,嵇建斌除了帶頭進行新產品研發之外,每天都要到企業各車間進行巡查一圈,確保產品質量。嵇建斌是中鉑硬質合金專家。通過人才引進,他從湖南省株洲市而來,一直扎根遵義市紅花崗區。十年間,他辦企業、刻苦鉆研,成功入選了“貴州省千人創新創業人才”。
在嵇建斌帶領的創新團隊努力下,遵義中鉑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國家專利60多項,獲得省、市專項科研專項經費達500余萬,完成貴州省科技廳《硬質合金冷鐓模的研發與中試》、科技部《粉末冶金冷鐓模的研制與中試生產》等多個重點項目。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全鋼三期項目車間工人在忙碌生產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蘆曉娟 攝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時期,貴州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堅持把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立足工業產業人才發展現狀,聚焦做大產業、做強企業,不斷優化政策機制,編制印發《貴州省“十四五”工業人才發展規劃》,梳理2012年以來省級層面制定出臺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貴州省工業產業人才政策摘要》,并制定“十四五”時期十大工業產業重點人才五年倍增目標任務。
“管行業管產業就要管人才。”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項長權表示。
遵義市緊緊圍繞十大重點產業倍增計劃,推進工業人才引進招聘工作,及時充實行業專家庫,強化人才培養等舉措。今年以來,該市共組織工業企業211家提供人才需求崗位1330余個,計劃引進招聘人才1600多人,已落地300余人。
貴州吉利發動機有限公司發動機裝配線正在生產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蘆曉娟 攝
“人才大匯聚”推動“工業大突破”。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共有工業人才93萬人,占全省人才資源總量的16.6%。全省十大工業產業人才總量為70.1萬人,占全省工業人才總量的75.37%。
產業發展,人才培育引進,要同頻共振。科研平臺既是科技創新的強力引擎,也是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強大磁場。經過多年發展,全省人才平臺顯著提升。目前,全省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13家,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分別有12家、49家,新建5家國家級、20家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新建20家國家級、94家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新建國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2家,對人才的承載能力明顯增強。
中鐵五局物資公司貴州天威建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劉遠創新工作室”,在高級工程師劉遠帶領下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醇胺改性高早強無堿速凝劑的研制及應用》項目無堿速凝劑產品,已應用于中老鐵路、勐綠高速、南玉鐵路、川藏鐵路等重點工程,不僅有效降低了噴射混凝土回彈率,提高了28d抗壓強度,更有效解決了施工環境的粉塵污染濃度,產品累計完成產值約5000萬元,創造利潤約750萬元。
“貴州新型工業化呼喚更多的人才,也必將造就更多的人才。”項長權表示,2022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的人才工作中,全省工信系統將以超常規舉措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在新征程上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努力將貴州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江婷婷
編輯 管云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