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鵑管理區稅務局結合轄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習俗等特色,多次組織稅宣服務隊深入集市、村寨、農戶等地,先后到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沙廠彝族鄉、金坡鄉錦星村等地設立“流動稅務驛站”,開展稅法宣傳活動,向各族同胞們稅費優惠等政策,解答涉稅疑問,助力民族文化企業發展,已先后開展稅收宣傳“入村”、“入企”活動36次,發放宣傳手冊3500余份,普及群眾4000余人次。
百里杜鵑錦星村總人數1300余人,以苗族人口居多,占全村總人口的89%以上。村里的很多人都會手工制作苗族服飾,但都只用于婚喪嫁娶,或重大節日盛典。近年來,為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該村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民族服飾等產業,通過成立百里杜鵑四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招攬村里具有刺繡基礎的婦女,邀請專業老師進行統一培訓后正式上崗,產品銷往周邊縣區。目前公司具有7名固定繡娘,其余的繡娘將原材料帶回去加工,按件計算薪酬,每個月可以掙3000-5000元不等。
自百里杜鵑四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百里杜鵑管理區稅務局秉持著精細服務納稅人的理念,多次組織稅務干部上門送政策、解難題,輔導該公司財務人員使用開票軟件,為企業宣傳新的組合式稅費優惠政策、銀稅互動等優惠政策及便民舉措,為該公司的發展注入稅力量?!肮镜陌l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扶持,只要出臺新政策,稅務干部便會把政策送上門。下一步,我們將借助稅惠力量把苗族服飾轉化為旅游產品,探索直播帶貨的方式,讓我們的苗族服飾走出大山,讓更多人知曉民族服飾,傳承苗族文化?!痹摴痉ㄈ藯罟鸱艺f。
百里杜鵑管理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杰表示:“百里杜鵑管理區稅務局將針對民族特色企業,推出符合各少數民族同胞及其企業發展的便民辦稅新舉措,描繪民族團結與稅收事業發展的美好畫卷?!?/p>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余昌旭
編輯 彭楊
二審 馮倩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