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壩橋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與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緊密結合,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潛力,實現“一畝地兩收益”,打造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推動糧食穩產超產,保障全鎮糧食安全,助推產業興旺。
“黨支部+群眾”夯實種植基礎。田壩橋鎮充分發揮村級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為做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村級黨支部發動廣大黨員干部、無職黨員通過走訪統計,建立轄區耕地、撂荒地臺賬,規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區域,按種植要求翻耕、整理土地。通過群眾會、院壩會、田間會等方式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意義、種植要求等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
“黨建+農技服務”提供技術保障。由農業服務中心黨員干部組建“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農技服務隊,深入種植基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通過現場教學全力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培訓指導,引導群眾,要遵循科學規律、運用農業技術,依靠科技力量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困難與瓶頸,穩定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戶增產增收。并通過示范種植帶動、免費發放種子、肥料等舉措,激勵農戶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項目實施以來,農技服務隊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開展農技指導、現場教學12次。
“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做好利益聯結。在種植示范點建設中突出黨建引領,形成“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以黨支部領辦的村級合作社為載體,以公司為經營主體、群眾參與的模式,得到農戶積極響應。將農戶長期閑置的土地和撂荒地利用起來,發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田多收、穩糧增收、一種多效、用養結合”的技術優勢,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經營主體和農戶的雙增收。截至目前,全鎮已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區級示范點面積500畝。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通訊員 郝國
編輯 江婷婷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