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煤礦處處是男兒施展拳腳的“天地”,但在貴州豫能安順煤礦選煤廠卻有一支“娘子軍”,她們沒有時尚的裝扮,卻有一雙勤勞的手,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煤炭質量的提升貢獻著力量。
撿矸工負責選煤廠內手選皮帶的運轉,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滿足客戶需求,當機器設備不能滿足篩選條件,需要人工精選的時候,她們就用手選出矸石和雜物,確保煤質不受影響,一個個女工如同選煤隊伍中的“黑玫瑰”。
手選工作看似簡單,但做起來非常不容易。
何小燕是一名撿矸工,已有五年工作經歷。每天,她戴著帽子、口罩、手套站在皮帶兩側,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她的工作是把夾雜在原煤中的矸石和雜物用手挑選出來,這樣的動作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手酸了就甩幾下,腿麻了就在原地跺一跺腳。
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很難。
“剛開始接觸這個工作的時候,首先要克服的困難就是‘暈皮帶’!”何小燕說,每天上崗時,運輸的皮帶就像奔跑著的,而人站在皮帶兩側干活,總感覺皮帶不動人在行走,會使人產生頭暈、嘔吐、冒虛汗等情況,如同暈車。每次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還是感覺自己在走動。
除了“暈皮帶”,揀選工作是保障煤質的最后一道關口,分揀質量的好壞、手選效率的高低,都將直接影響著煤質。如何避免把煤塊當作矸石揀出來?平時怎么分揀最快、最省力?這是揀矸女工們在休息期間常常一起討論的話題。
“為了保證煤炭質量和產量,再小的矸石我們也會盡力挑出來。煤質好市場才能好,煤質的提升不僅僅是靠設備,也要靠我們分揀女工啊。”揀矸能手高二妹說,高速滾動的皮帶上放置的是在水里浸泡過的煤炭,矸石混雜其間看起來與煤炭幾乎一模一樣,外行人根本無法辨別。她們經過多年的磨練,在煤矸石分揀中已經練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領。
“是矸是煤,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高二妹介紹,煤的顏色黑,分量輕;矸石的顏色發灰,比較重。由于經驗豐富,揀矸時高二妹和她的同事們個個動作靈巧、速度飛快。
安順煤礦礦長華衛東說,今年前5個月,安順煤礦呈現出煤質穩中有升、產銷兩旺的大好局面,與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的揀矸女工們密不可分。
【資料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玲
編輯 申川
二審 王法
三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