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為構建規模化、企業化、標準化、信息化供水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做好貴州省縣級農村供水管網建設規劃,切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省水利廳對全省農村供水保障建設管理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
【資料圖】
省水利廳供圖
農村供水保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是順應廣大農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在需求,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一項保民生、得民心、穩增長的惠民工程。
省水利廳要求各市縣要嚴格按照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推進縣級農村供水管網建設規劃為抓手,以進一步完善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管理水平為著力點,多措并舉,有效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整體水平。
要全面壓實各方責任。各地在持續壓緊壓實縣鄉政府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責任的同時,重點要強化供水單位運行管護責任。確保今年10月底前全省11.47萬處供水工程都有機構管理和制度保障,都逐一落實管水員和管理經費。
要推行“三級包保”。各地要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鄉鎮領導包村、鎮村干部包組的“三級包保”機制,按照“全面覆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動態管理”原則,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推行網格化管理。
要暢通快速響應渠道。用好農村供水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統短信調度方式,該方式是基于全省農村供水工程規模化覆蓋率低、工程分散、點多面廣的特點,提出的一項兜底性措施,是暢通問題反饋渠道、及時掌握工程運行情況的重要途徑。各地要指導鎮村干部和管水員及時回復,并保證回復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
要推行適宜管護模式。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縣級統一管理、區域專業管理、村級組織管理、村民自用自管等運行管理模式。
要有效提升水質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視水質保障問題,全覆蓋做好排查,找準水質保障不到位問題原因,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要健全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巡檢制度,擴大水質檢測覆蓋面,切實強化水質保障。對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要建立日檢制度,全面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實現水質在線檢測。其他集中供水工程根據水源水質情況合理配備凈化消毒設備,確保水質達標。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和有關要求進行水質監測,與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部門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水質保障水平。
要扎實做好應急保障。各地要壓緊壓實防汛抗旱保供水責任,加大隱患排查整改力度,加強監測預報預警,要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干旱、洪澇、凝凍等自然災害和水污染等應對會商機制,做好應急供水工作。
要著力強化水費收繳。農村供水原則上應實行“一戶一表、計量及收費”,農村供水價格原則上不得高于當地城鎮供水價格,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需確保在95%以上。
要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各縣要按照確有必要、按需配備、人事相宜的原則,統籌利用現有公益性崗位聘用管水員,并會同人力資源部門建立健全管水員管理辦法,明確崗位職責、工作要求、運行安全和考核評價等內容,合理確定管水員薪酬待遇并及時足額發放,保持管水員隊伍穩定。
要序時推進管網規劃。各地要按照前期的安排部署,以縣域為單元,厘清供水家底、明確發展需求,形成以“一碼兩庫”為基礎的縣級農村供水管網建設規劃。要依托現有水庫等穩定水源,科學謀劃供水管網規劃。各地要于9月底前完成規劃編制并上報市(州)水務局,市(州)水務局要于10月底前完成市級審查和政府批復工作。
省水利廳還要求各地要做好農村供水保障工作的統籌謀劃,以“規模化、企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為目標,建立健全長效建管機制,著力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要加快推進水務一體化建設。水務一體化是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各地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節水、愛水、護水為導向,積極探索政企分開、治管并舉、廠網一體、全域覆蓋的城鄉供排水一體化業務新體系,打造原水、供水、污水處理等供排水事務統一有效管理、水資源統一高效調配、水安全統一保質保量的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管理體系。
要加快推進規模化建設。實施規模化工程建設,是提高我省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的根本之策。各縣要堅持把農村供水規模化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結合水源條件和供水工程分布情況,依托穩定水源,打破鄉鎮和行政村之間區劃邊界壁壘,按照“建大、并中、減小”的原則,通過改造、新建、聯網、并網等措施,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建設,擴大供水覆蓋范圍,提高水質水量保障程度,逐步減少農村供水工程數量,提高水廠服務農村人口比例。
要加快推進運行管理標準化建設。要通過建立管理機構、落實管理人員、完善取水設施、配套完善凈化消毒設施設備、完善計量和監測設施等手段,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管理標準化。供水管理單位要按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要求,落實管理責任,制定水源巡查、凈化消毒、水質管理、設備維護、管網維修、隱患排查、應急供水、安全生產、用水戶信息維護、水費收繳等運行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進一步提高供水單位服務質量和能力。
要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水利工程信息化是提升信息采集效率和自動化管理水平,是進一步降低運行和監管成本的直接舉措。各地新建或改造農村供水工程時,一律要安裝智能化設備。同時,在建設智慧化管理平臺時,各地要運用大數據手段,積極探索一條能實現智能化分析、實時監測、水質水量變化提前預警的新路徑。
要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清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把骨干水源工程建設作為當前水利建設的重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壓茬推進,及時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保障項目有序推進,確保骨干水源工程項目盡早發揮工程效益。
要多渠道籌集建管資金。各地要加大與發展改革、財政、鄉村振興等部門溝通協調力度,優先將農村供水保障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采取直接投資、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財政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多種方式對農村供水管網建設進行補助,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用于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和管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靜
編輯 申川
二審 馮倩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