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從黔東南州商務局獲悉,今年來,天柱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通過打造示范街區、文旅街區、靚麗街區、秩序街區,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激發城市夜間消費潛力。截至目前,天柱縣夜間接待游客人數135萬余人次,成功入選《小康》雜志“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突出區域特色,打造“示范街區”,聚焦“吃、穿、行、游、購、娛”六要素,建設集聚力強的夜間經濟示范街區,天柱縣依托鮮潤發、北京華聯超市等購物廣場、繽紛天地、湖南街購物街和中心市場民宿街,打造休閑購物型夜間經濟集聚區;引進年輕潮流品牌入駐天澤郡購物街、物流城,增加品牌折扣店、工廠直營店,打造集裝箱街區;完善挑水缸夜市城建設,依托天柱特色美食、風味小吃、品牌餐飲店,打造餐飲型夜間經濟集聚區。截至當前,天柱縣共打造“夜間經濟街區”“步行街經濟區”16處,日均人流量5萬余人次。
豐富消費業態, 打造“文旅街區”,緊扣“文旅+商貿”的產業結合,始終把“留住消費”作為天柱縣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重點工作,著力打造三門塘、三十里水景長廊、三星巖文化苑等景區景點,通過承辦州十二屆旅發大會,舉辦四十八寨歌節、四月八耕牛節等一系列大型節慶活動,吸引全國各地游客駐足,同時鼓勵酒店、農家樂等休閑娛樂場所舉辦晚間系列促銷活動,加大夜間消費打折讓利力度,積極舉辦不夜城美食節等活動,擴大夜間消費的規模,提升夜間消費的多樣化,吸引廣大消費者參與夜間消費。今年來,天柱縣夜間營業場所實現人均收入2.6萬元,縣內人均消費達1.2萬元,共開展群眾文化活動20余場,受益觀眾8萬余人次。
強化政策扶持,打造“秩序街區”,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降低夜間經濟街區經營主體準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推動“地攤經濟”、“夜間經濟”深度融合,在符合環境保護、文明城市創建、安全生產等相關規定前提下,對夜間經濟路段、商圈、景區的夜間擺賣行為放寬管制。同時嚴格實行年度定級和日常監督檢查評級相結合的動態管理模式,對夜市實施分級分類監督管理,提高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天柱縣共建設夜市地攤位50余個,開設餐飲服務夜市店60余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亞麗
編輯 朱登芳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