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貴州省首個“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在六枝特區所轄的銀壺、塔山、九龍3個街道同步運行。這是六枝特區人大為加快新形勢下街道人大工作改革創新,促進街道民主政治建設的積極探索,有效彌補了街道沒有本級人大代表、民意表達渠道缺失的不足。
(資料圖)
當日下午,記者走進六枝特區銀壺街道辦事處,六枝特區銀壺街道第一屆議政代表會第一次會議正在召開,也是我省“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下召開的首次會議。
第一代表小組討論點
會上,銀湖街道人大工委的55名議政代表踴躍議政。
“街道辦要持續跟進東方龍城小區路燈配套的工作。”在審議街道辦和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報告議程時,議政代表張平一邊仔細審議報告,一邊用紙筆記錄自己的議案。“我是一名物業公司的負責人,經過前期征求民意,我準備以議政代表的身份將小區路燈配套的議案提交上去。”
銀壺街道議政代表毛開會
在分組討論議程時,同為議政代表的李玉元和毛開會就鞏固農村供水保障這一議題展開討論,前者認為可以通過增粗入戶水管的方式進一步穩定水源供給,后者建議在鞏固好基礎設施的同時也要給農戶加強節水宣傳。
會議進行到銀湖街道2022年民生實事推薦議程時,經過前期充分征求民意后,51名議政代表分別在票箱前投下莊重的一票,最后從7件候選項目中票薦出了“完成補林居路燈安裝項目”等6件民生實事。
議政代表票薦民生實事
“我最關注的是銀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設施配備這件實事,希望街道辦能在日間照料中心增設四點半學校,服務好老年人的同時也照顧到孩子們。”議政代表郭曉江說。
“我們通過設置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以議政代表來實施人大代表的相關職責職能,此舉能保障議政代表征集民意、詢問政府、民主監督等相關職能,填補了機構設置的空白。”六枝特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郭萌介紹,目前特區共有街道議政代表163名,年齡范圍從24歲到74歲不等,涵蓋了教育、醫療、物業、個體工商戶、交通運輸等行業人員,各類社群人員的社情民意得以多角度反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弘弢
編輯 彭楊
二審 陳玲
三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