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直播已讓發展了10多年的貴州電商行業找到了新的發力點。
9月以來,2022年貴州電商直播大賽火熱進行中,各地近500支參賽團隊各顯身手,以真實有趣、靈動新穎的視角展現貴州自然風光、特色產品文化及鄉村新面貌。目前,該話題播放量已突破千萬次。
(資料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助力“黔貨出山”催生出貴州省短視頻電商直播行業協會、黔西北電商直播基地、黔視直播等一系列電商直播孵化機構,“曉凡凡”“念鄉人周周”等一批本土“流量密碼”也不斷涌現。
企查查上搜索“電商”字樣,在貴州注冊企業有1.4萬余家,半數以上是近3至5年間成立的。
眼下,貴州電商直播逐漸轉向精細化運營,不再是簡單賣“氛圍”,也不是靠低價、折扣來博眼球,而是進入從價格向價值、流量向品質、自播向分銷逐步轉化,拼內容、拼玩法、拼供應鏈的新階段。
從價格導向到價值導向
電商直播的價格戰很快劃過。
林波,“玩轉三穗”電商品牌創始人,以銷售貴州三穗麻鴨、咸鴨蛋等各種特色產品為主。2017年進入農村電商行業,從農村淘寶到拼多多再到第一批進入抖音直播賣貨的本土主播,他曾經歷過低價競爭,不過現在他團隊直播間里,以價格優勢跑量的產品占比不到30%。
“低價會造成供貨商家利潤微薄,甚至賠本賺吆喝,商品品質也參差不齊,這一商業模式很難長久。”林波說,價格促銷模式能夠吸引大量價格敏感型人群,卻也存在雙刃劍效應,就是用戶忠誠度過低,一旦其他直播間參與價格戰就會流失。
一個行業的存活之道,在于不斷為行業上下游創造價值。電商直播同樣需要從創造“價格”快速回到創造價值上。
不少主播已經嘗試帶給用戶更多價值。遵義播州區禮奇腌臘食品廠總經理李棋,不僅通過直播拓寬銷路,更是在直播間收集用戶需求,推出更適合部分白領人群的小份切片臘肉、香腸。
“現在電商帶來的銷量占到總業務的一半。”李棋說,直播間銷售價格屬于中偏上,但并不影響消費者為他的傳統手工制作買單。
近期,一直以內容和品空出圈的電商直播新標桿——東方甄選來到貴州帶貨,累計直播銷售額達7800余萬元,創下銷售新紀錄,在印證貴州優質農特產品擁有廣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為貴州各農特產品產業鏈創造直接或間接的品牌價值。
“低價之外直播電商如果還能有這么多用戶,受到這么多關注,才說明這個行業成了。”研究電商發展的貴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遺志說。
從流量生意到品質經營
目前,直播主要分為以電商為主和以內容為主的兩大直播平臺。前者類似淘寶,在已有的電商平臺上開通直播間,引入內容創作者作為售貨輔助。后者以抖音快手為主,通過接入第三方電商平臺來布局直播+電商的運營模式。
黔東南州三穗縣的網紅主播“鞠師傅”屬于后者。去年,本是拍短視頻記錄生活瑣碎,沒想到在當地引起不小關注。而后在商務部門引導下,鞠師傅開始學習專業直播課程,并到直播基地開啟帶貨之旅。
“賣東西就得講誠信、講品質,何況鄉里鄉親都認識,一個壞品,那就是壞人品。”流量變現讓做同城直播的鞠師傅選品上十分謹慎,由他帶貨的產品,一定要到實地看過才上線。
生于1997年的遵義小伙李和波入行不久,但對于新技術的剪輯和拍攝手法入門很快。一塊綠布,在直播時不斷切換各種虛擬場景,同樣引來不少粉絲。
“晚上8點到12點下單人數最多。”李和波說,為更精準服務消費者,不僅要學習新的剪輯技術、特效,更重要的是要收集數據并分析。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的直播,將流量變成長久的品質經營需要主播們具備更多專業知識。
從全省助力“黔貨出山”角度看,各地為電商發展提供的政策支持推陳出新。例如在培訓主播方面,為其提供數據分析、流量扶持等平臺賦能服務,根據培訓對象發展意愿、性格特征、才藝技能等要素,制定不同培育打造內容,形成一套拍、剪、編、播、賣、創“新媒體+產業”的課程體系。
從自播為主到分銷共榮
8月,榕江百香果大量上市,銷售井井有條。原因是線上分銷渠道早已實現傳統搜索引擎、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等方式全域覆蓋,且各條線路均已和2000個榕江直播帶貨團隊實現互聯共享。
今年來,榕江線上銷售西瓜、百香果、農產品、特色小吃、牛癟等約1000余萬元。
“現在重點任務是整合產品供應鏈條,主播和上下游產業鏈捆在一根繩上,單打獨斗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榕江縣商務服務促進中心主任金忠誠說,要保證2000多個帶貨團隊持續性發展,必須有強大供應鏈做支撐。
通過與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新長征普匯商城等電商平臺合作互通,并建立電商一體化倉儲物流中心,三穗縣網絡零售額連續4年實現大幅增長,從2017年僅369.7萬元增至2021年3926.97萬元。今年前7月,三穗網絡零售額3143萬元,帶動3490余人就業。
“從本質上來看,直播電商解決的是商品流通問題,最為核心的能力終將落腳于供應鏈管理能力。”劉遺志說。
當前,貴州不斷組織新建或改建現有倉配場地,整合地方電商企業、生產基地等資源,逐漸建成48個省市縣三級一體的“鄉村集貨、云倉集單、數據互通、統倉共配”的電商供應鏈黔貨云倉服務體系,有效將農特產品與全國大市場進行有效銜接。
電商供應鏈體系的完善,體現在數據上。前7月,貴州網上零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06.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9%,高于全省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速12.4個百分點。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亞麗
編輯 管云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