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貴陽市白云區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與車間主任楊天平聊天時,生產線上一件件儀表成品下線。
“這是智能生產,只需在電路板上貼上二維碼,放到自動化產線上,它自動‘走流程",完成各道工序。”楊天平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三個“第一”引發了楊天平的強烈共鳴。2019年,貴陽永青制定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改造“五年規劃”,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3000萬元提升軟硬件設施,先后引入了SMT(表面組裝技術)生產線、智慧倉庫等,初步實現了數據驅動管理、制造變“智造”。
(相關資料圖)
楊天平介紹,過去,配送物料需要人工,依據貨架編號逐一找。如今,AGV小車(無人搬運車)接到物料搬運指令后,根據所存儲的運行地圖到達裝載貨物位置,自動完成裝貨并準確駛向卸貨點完成卸貨,讓以前的“人找物料”轉變為“物料找人”,倉庫人員人均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
創新發展,人才是關鍵。目前,貴陽永青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的10%,研發人員占總員工總數的30%。“占比還將不斷提升。”貴陽永青總經理助理周南說,“走高質量發展路線,加速數字化轉型和產品技術升級換代,人才是基石。”
10月9日,貴陽永青申報的博士后工作站通過了國家博管會審核批準并正式統一備案。周南說,以此為契機,貴陽永青將持續加大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網聯化控制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全面推進公司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給我們指明了發展道路,讓我們干勁滿滿。”周南說,公司將沿著“深耕智能電氣控制技術,成為細分領域前沿專家,打造作業機械電控領域龍頭企業,打造能源管理及自動化控制領域一流品牌”這一既定發展目標奮力前行。
眼下,貴陽永青正加緊趕制軌道交通三號線、廣西華銀鋁業等項目的配電箱柜產品,抓緊生產柳工集團、中聯集團、山重集團等客戶的儀表及控制器系列產品。
展望未來,貴陽永青將持續推進業務管理數字化、生產制造數字化、產品技術數字化,充分發揮大數據賦能,建成5G創新應用燈塔工廠,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編輯 管云
二審 陳露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