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一早,三輛貨車緩緩駛出貴州石阡和記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的廠區大門,車上滿載的32噸辣椒加工制品,正是公司經過加工發酵工藝生產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泡辣椒”。經過9個多小時的運輸,這批泡辣椒抵達重慶萬州,成為著名美食“萬州烤魚”不可或缺的佐料。
(資料圖片)
滿載辣椒制品的貨車駛出和記食品廠區
地處貴州省東北部的石阡縣,生態環境優越,因為光照足、水質好,當地生長的辣椒,色澤鮮艷、辣度純正,從事辣椒精深加工20多年的和記辣椒是當地最大的辣椒種植、生產、加工企業,其生產的“泡辣椒”“糟辣椒”除了滿足貴州本地市場外,來自湖北、湖南、重慶等地的訂單也源源不斷,還一度遠銷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海外市場。
雖然產品品質過硬,訂單不斷,但由于石阡當地交通路網不發達,物流成本高,和記的產品在運輸時往往面臨著“找車難”的窘境,交通運力的不匹配造就了客觀上“供不應求”的局面。 今年5月份,數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前往石阡調研助農合作時,和記辣椒總經理吳正琴就曾表示“找車難”成了公司進一步打開市場的難點。
和記辣椒制品裝車場景
今年6月1日,滿幫集團與石阡縣人民政府就“助農項目”正式開展深度合作,依托滿幫技術運營能力及豐富的司機運力資源,以運助銷,鏈接供需,為石阡農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搭建一套農業產品運輸上行通道,以及比較完善的農產品貨運服務數字化解決方案,全面提高從農產品產地“最初一公里”到農產品進城的物流效率,降低農產品上行物流成本,切實解決農產品運輸難題。
據公司統計,滿幫集團助農項目開展以來,通過滿幫集團旗下貨車幫、運滿滿運力平臺發貨調車15次,運送辣椒及制品150噸,有效解決了企業“找車難”問題,進一步打開了石阡辣椒的對外市場。特別是在9月貴陽疫情“大考”期間,正逢辣椒豐收,有了運力的保證,企業實現了產品外銷不斷檔,也進一步實現了助農增收。
除了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運力保障外,當地大車司機也是滿幫助農項目的受益者。此次承運和記辣椒制品的大車司機之一高方祿是石阡本地人,在當地經營了一家廢品回收站,這兩年買了一輛大車供回收站運輸,閑暇時也承接一些運輸任務,賺點外快。
因為之前沒有貨源信息,同在一個縣城,企業找不到車,司機找不到貨的“兩難”局面依然存在。
滿幫平臺司機高正祿通過貨車幫App找貨場景
如今通過滿幫旗下貨車幫、運滿滿App,和記發布的貨源信息高方祿總是能第一時間知曉,幾乎成了和記的“專職司機”。數字貨運的車貨匹配機制打通了物流運輸中信息不對稱的“痛點”問題,農產品上行過程中的“兩難”問題也變成“雙贏”局面。
辣椒豐收場景
辣椒是貴州省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以見效快、產量高、效益好等優勢成為現代農業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據石阡和記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全生介紹,今年,貴州和記種植辣椒1萬畝,其中訂單種植2000畝,直接帶動當地種植農戶210戶,拉動1050人務工,解決就業崗位21人。
據悉,目前石阡縣已規劃辣椒種植7萬多畝,實現鮮辣椒年產量10萬噸,主要以訂單農業的方式開展種植,實行保護價收購保證椒農種植利益。一車車“走出去”的辣椒及制品,不僅代表著云貴高原優良的辣椒品質,更承載著廣大山區農戶在經過一年辛勤勞作后收獲“成果”的愿望。
石阡當地易地扶貧搬遷戶挑選辣椒場景
滿幫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集團將進一步深化數字貨運行業在鄉村振興方面的探索,通過數字化手段完善農產品上行通道的建設,依托信息化平臺機制將廣大縣域鄉村中的貨源信息傳遞出去,讓更多的優質農產品能夠快捷地走向市場,讓農民群眾的辛勤汗水能夠順利轉化成豐收的果實。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曾帥
編輯 桂榕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