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楊勝強到達工作崗位后,首要任務是先收集好自動加工單元前一夜的成品。“自動加工單元,不需要人工操作,24小時不停歇。”他告訴記者,一晚平均能加工近百件成品。
楊勝強口中的自動加工單元,屬于該公司的“基于多品種變批量產品智能工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中的產線部分。該項目是航天控制獲批的首個標準應用項目,同時也是全省唯一入選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的項目。
(相關資料圖)
“項目去年開始建設,2024年將全面建成。項目分為平臺搭建、產線建設、設備改造以及應用系統四個方面。”該公司副總經理潘積文介紹,目前項目正在進行產線需求調研等工作。
“十三五”期間,航天控制開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之路,目前已實施和申報數項國家級、集團級智能化建設和科研項目。
市場對該企業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及壽命有著極高的要求,“項目實施之后,產品在原有的高標準上實現了合格率超98%,同時企業效益增長50%,生產成本下降約30%。”潘積文說。
在智能制造標準編制和應用方面,航天控制通過伺服車間多個智能化項目建設和應用,積累了豐富的適用于企業智能制造標準化作業模式和智能制造場景,組織編制公司智能化項目操作細則、生產過程仿真細則等10余項企業標準,同時培養了1支智能制造項目實施團隊,公司智能制造信息化、標準化建設邁入快車道。
“除了生產模式、技術改造的數字化轉型,我們還將智能轉型升級貫穿到能力構建、管理變革等方面,把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融合發展為突破,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潘積文表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 方亞麗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