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3日,在2025鼎捷數智新書創想會現場,鼎捷數智董事長兼總裁葉子禎表示,未來AI應用帶來的創新生產力改變可分成四類,一是突破動機的限制,補人力之不足。AI智能體與智能裝備可承擔人不愿做的重復、繁瑣或危險的任務。二是突破能力的限制,補能力之不足。比如,鼎捷文生設計AI,讓設計師告別繪圖負擔,專注創意本身。三是突破思維的限制,創新于無解之題。AI智能體感知數據變化動態執行任務,突破慣性思維,讓決策隨需而動。四是突破時空限制,創值于無能之處。AI數字人,可打破時空邊界,重塑新商業模式。
葉子禎提出“一個模型、兩種內核、三類智能體”的概念,用以描繪未來的數智世界。其中“一個模型”指物理數字雙世界模型,人跟智能裝備組成的物理世界和由智能體組成的數字世界共同構成的一個模型;“兩種內核”指數據自決和智能生成,共同構成了這個模型的重要內涵:一是快任務的數據自決驅動,可通過數據變化實現走一步算一步的快思考運行,二是慢任務的智能生成驅動,即通過人工智能以智能生成的方式實現周詳的決策或規劃;“三類智能體”包括數字世界里人的數字分身智能體、具有可被訓練專業知識的數字專家智能體以及知人善任的數字指揮官智能體。
在葉子禎看來,AI智能體非“替身”而是“分身”,分身是受人控制的,是人的授權代表。未來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夠隨著訓練而成長的“可攜式數字分身”,將個人的“知識殼”裝載進數字分身,再結合企業的數據就能提供給企業相應的貼身服務。
“人不再只棲息一家企業,由于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服務多家企業,演變成多棲職業?!比~子禎說,這就重構了人與組織的組合關系,未來組織的運作不再是傳統的固態式組織,而是會隨著分身的加入,變成流動型、液態型的組織。
針對當下備受關注的AI倫理話題,葉子禎強調,“科技向善”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應落實到行動,一是要堅守“科技不作惡”的底線思維;二是推動AI技術惠及中小企業;三是借助AI構建社會協同治理模式。
“鼎捷數智倡導‘智通天下’,希望能夠集聚天下的智慧,整合為智能體,為所有需要的人使用。”葉子禎說,“這樣的愿景過去或許有人構想過,但受限于技術條件無法落地,而今,借助于模型與智能體,我認為我們找到了這一愿景變為現實的路徑。”他說,從“科技向善”的角度,這正是鼎捷數智追求的價值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