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養活了上億口人,而如今,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日常飲食中更加追求原生態有機品質。禾之善創始人陳萬鵬為了能夠讓大家都能吃上健康好米,歷經6年探索實踐,終于成就了國內第一款“5零”弱堿大米。
助力鄉村振興,打造未來農場
禾之善創始人陳萬鵬是寶武建科集團全域土地事業部總經理、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復旦鄉村振興產業協會籌備創建人,也是上海北禾水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禾科技)創始人,他關注鄉村振興事業,聚焦鹽堿地改良、土壤礦山修復、土地整理托管運營等,致力于通過建設未來農場,為人們打造出真正健康的食品,禾之善品牌也因此而生。
帶著“只為大家吃上一碗健康的好米飯!”的使命,創始人陳萬鵬聯合袁隆平院士共同創立“禾之善”健康米品牌,打造田園方舟未來農場,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讓國人吃的更好,吃的更健康。陳萬鵬說道:“田園方舟未來農場項目及禾之善品牌,源自已故袁隆平院士的中華拓荒人計劃“改良1億畝鹽堿地,多養活1億中國人”,讓中國人不僅要吃的飽,更要吃的好,吃的健康,代表田園和農業的希望和未來”。
堅持初心,堅定目標
創始人陳萬鵬堅信“日拱一卒,久久為功”,于是開始了艱難探索之旅,歷經6年時間,經歷了荒地探索改良、絕產困境到成功量產,一步步實現了目標。陳萬鵬說道:“在袁老及專業科技團隊的支持下,我們探索土壤全要素改良工法體系,培育新稻種43個,并且采用自然農法種植體系,如今,我們的“禾之善”稻米基地目前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國家耐鹽堿水稻科技創新中心東北中心基地,已經實現量產健康米 ”。在創業探索過程中,雖然很艱難,但是創始人陳萬鵬始終堅信,這是一份有價值的事業。
在創始人陳萬鵬的帶領下,企業團隊也在逐步完善,主要聚焦現代農業、土地墾造、土壤修復領域,現有員工30人,發明專利9個,實用新型專利21個,投資5180萬元,建成2個農場,共1.3萬畝,年產值約1億元。建有院士工作站2個,分別為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現由其子袁定陽研究員接棒任首席科學家;曹曉風院士工作站,寒地蘇打型鹽堿地國家定位長期觀測站。
堅持自然農法種植,只為一碗健康好米
6 年來,在創始人陳萬鵬堅持不懈下,禾之善基地堅持自然農法種植水稻,通過優化,品質、口感、產量穩步提升,并得到了市場認可。陳萬鵬說道:“我們在開發中堅持自然農法種植體系,實現全程零化肥、零化學農藥、零添加種植生產,并獲得有機種植加工雙認證,經過各項專業權威檢測,其化肥、農殘、農藥、重金屬為零,非轉基因,PH7.18,各項微量元素也遠超出一般大米,是標準的“5零”弱堿性大米,袁隆平院士品嘗之后也大加贊賞,并題字“超優適堿大米””。
禾之善堅持自然農法種植,只為成就一碗健康好米,為更多家庭帶來健康。目前,禾之善品牌推出自然農法大米、兒童成長健康米、稻香醇原漿白酒、生態河蟹、常山胡柚等初級產品。未來,還會規劃預制菜、一畝稻田、小龍蝦等更多原生態優質農業產品。
共期未來,抓住時代機會
談到對于未來的發展,創始人陳萬鵬也有著明確的規劃,他表示,在田園方舟會員農場方面,規劃3年拓客1萬人,禾之善品牌繼續開發10個產品,土地規模達2萬畝,年工程產值2億元,會員銷售5000萬元。
最后,陳萬鵬也對同樣想創業的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鄉村振興30年,2050年是新農業+新媒體+消費分化升級的賽道風口,但是要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聚焦再聚焦,堅持再堅持,也希望更多有識青年投身這一浪潮之中,抓住時代機會,挖掘時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