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參與主體良莠不齊,建筑工程質量如何保障?浦東新區嚴控工程招投標源頭,讓信用成為“擇優汰劣”的重要門檻,嚴重違法失信企業淘汰出局,并以信用聯動工地監管,督查規范企業市場行為,維護行業市場規范有序。
據上海市浦東新區建設市場管理事務中心相關人員介紹,自2019年開始浦東已建立一整套“信用+科技+監管”的新型機制,以企業信用信息為要素,銜接事中事后監督管理。
首先是加強“信用建設”,健全社會公共信用體系。加強數據歸集,推進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全面推行執法全過程記錄、行政執法公示等制度,對工程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予以記錄并統一歸集。一是納入全市行業信用體系。依托市建設市場管理系統,在本區從事工程建設活動的建筑企業的信用信息數據包括行政處罰、合同業績、獎勵獎項、安全生產等全部歸入全市行業信用信息庫,按照統一標準評估形成各企業的信用分值或信用等級。二是納入新區社會信用體系。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對建筑企業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將行政處罰相關信息按規定時限歸集報送,并在“信用中國(上海浦東)”網站公示。
然后是強化“信用聯動”,推進建設市場公開公平競爭。加強信用信息應用,將企業信用嵌入流程與工程招投標“掛鉤”。具體做法包括實行“信用標”“信用篩選”“一票否決”“聯合懲戒”等措施。據了解,浦東在全市率先實施“信用標”,在施工公開招標中,評標辦法采用經評審合理低價法的,應當設置投標企業信用合格分;評標辦法采用綜合評估法的,應設置信用標,實際得分按投標企業的信用分進行折算。在監理公開招標中,設置“信用標”,實際得分按投標企業信用等級折算。同時招標人可選擇合格信用等級不得低于A級或B級,低于的由評標委員會予以否決。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和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的投標企業,由評標委員會予以否決投標。另外,區、鎮級財力和區屬國有企業投資的建設項目在實施招投標活動中,對1年內有串通投標、弄虛作假投標、轉包等6類嚴重違法行為的投標企業予以否決投標。
最后是運用“信用標尺”,實施行業領域分級分類監管,有效提升行政監管效能,推動建設市場規范有序高質量發展。深化科技賦能,實行信用監管“分級分類”,浦東開發上線了建設行業監管平臺應用場景系統,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創新行政管理模式,以企業信用信息為基礎,建立“信用、風險、分類、動態”四個監管。對在本區范圍從事工程建設活動的建筑業企業,根據企業的信用信息包括公共信用和行業信用等數據,按照統一評價標準進行全覆蓋評估分級,評估結果分為“好、中、差”三級信用單位,對應“高、中、低”三類風險企業,并聯動形成“重點、常規、低頻”三類檢查項目,以“跟蹤督查、專項檢查、日常巡查”三種方式,按照“雙隨機”工作機制,實施分級分類動態監管。
新區建設市場管理事務中心相關人員表示,新型機制推動了改革措施不斷深化。對高信用低風險企業進行正面激勵、對低信用高風險企業強化管理,契合行政管理“放管結合”核心理念,信用監管機制是開展行政監管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
信用監管也促進管理效能持續優化。以企業信用評價為依據,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根據不同企業的信用狀況,采取差異化監管,把工程建設行業監管資源配置在“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對象”,實行精準有效監管,降低了行政監管成本,提高了行政監管成效。
在工程建設領域廣泛應用企業信用信息,從入市競爭到現場建設至合同履約等各個環節,已形成了行業信用監管的良性循環,通過倡導守信理念,限制違法失信,各單位依法合規意識不斷提高,行業市場逐步形成“守法自律、誠信經營、履約踐諾”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