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進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已匯聚全國32個地方和26個國務院部門各類證照超900種,平臺向各地各部門累計提供證照服務21億次。
《意見》從多領域覆蓋,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公共支撐下,通過服務事項信息關聯,將切實推動“免證辦”在各類高頻應用場景中落地?!兑庖姟窂募夹g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這三方面推動創新,著手破解電子證照重點難點問題,高度契合數字化發展需求,通過全過程監管,全面提升電子證照應用支撐能力,對助力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有積極作用。
為解決電子證照應用的痛點和難點,《意見》明確指出,健全電子證照應用協同推進機制,加強電子證照應用跨地區、跨部門工作協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統籌建設完善本地區本部門電子證照庫,按照“應歸盡歸”原則將電子證照信息匯聚至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認為,《意見》將助力推動解決電子證照應用“六不”難題: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破解標準規范不健全問題;整合問題處理機制,破解數據質量不高問題;完善應用協調推進機制,破解互通互認機制不完善問題;強化服務平臺支撐,破解共享服務體系不完備問題;聚焦高頻多樣化需求,破解使用場景不豐富問題;強化安全防護體系和能力,破解安全管理不嚴密問題。
《意見》定出了明確的時間表,2022年底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電子證照制發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與實體證照同步制發和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標準統一、互通互認;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社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減證便民”取得明顯成效。到2025年,電子證照應用制度規則更加健全,應用領域更加廣泛,支撐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取得顯著成效,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王益民指出,《意見》對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作出了系統全面的規劃部署,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各地區各部門推進電子證照建設的基本遵循,必將有力促進各地區各部門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任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