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北約馬德里峰會通過的“戰略概念文件”聲稱,中國對北約的“安全、利益和價值觀”構成系統性挑戰。這份所謂“戰略概念文件”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顛倒黑白,肆意攻擊抹黑中國,應高度警惕其在全球四處挑起矛盾、造成破壞。
中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未主動挑起過一場戰爭。同時,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模式,不搞意識形態對抗,不對外輸出制度,更沒有像個別西方國家一樣,動輒長臂管轄、單邊制裁。一個致力于做世界和平建設者的中國,何來系統性挑戰?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雖然口口聲聲其“安全、利益和價值觀”受到挑戰,但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世界安全的威脅者、國際利益的損害者、人類價值的破壞者。
北約聲稱自己是防御性組織,但所具有的“對抗”基因與生俱來。建立于1949年的北約,其目的就是為了遏制蘇聯,維護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是美國“即插即用”的鷹犬。北約自詡“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捍衛者”,多年來卻肆意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主權國家發動戰爭,導致大量平民喪生,數千萬人流離失所。北約作為北大西洋的軍事組織,聲稱要搞“全球化的北約”,不僅持續東擴對歐洲和平穩定、長治久安造成負面影響,近年來更是跑到亞太地區耀武揚威、挑動矛盾,試圖把在歐洲搞集團對抗的套路復制到亞太,給地區帶來更多不安定因素。
北約所謂的利益,不過是以損害國際社會利益為代價的個別國家的霸權與私利。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通過武器輸送、金融制裁、輿論操縱等多種手段,在世界各地不斷制造矛盾與沖突,甚至挑起戰爭,以此維護其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北約所秉持的價值觀,與歷史潮流,以及世界人民愛好和平的愿望相悖。作為冷戰產物和全球最大軍事聯盟,北約長期固守陳舊的安全觀念。冷戰結束至今已經30年,北約仍未改變制造“敵人”的思維和做法,在國際事務中時常脅迫別國選邊站隊,制造陣營對抗,漠視他國權益,大搞唯我獨尊。
上世紀,人類先后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和冷戰對抗的陰霾。慘痛的歷史表明,霸權主義、集團政治、陣營對抗不會帶來和平安全,只會導致戰爭沖突。奉勸北約放棄冷戰思維,停止散布針對中方的虛假信息和挑釁言論。中國不惹事,但是決不怕事。對于任何攻擊、抹黑、打壓和霸凌,必將予以有理有利有節的還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