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溯
近日,繼江南、華南之后,華北地區加入“燜蒸”群聊。
(相關資料圖)
中央氣象臺8月4日發布高溫預警:18省區市將有35℃以上高溫天氣!
預計8月4日白天,陜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重慶、貴州、廣西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重慶局地可達40℃以上。
今年夏天,高溫天氣持續,40℃高溫屢見不鮮,多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今年夏天為何這么熱?氣候變暖已經控制不住了嗎?
高溫異常猛烈
今年夏季,入夏時間早、持續多輪高溫、極端性強,“高溫”成了一個網絡熱搜詞。
6月份,還未入伏,我國就經歷了一輪猛烈高溫過程。6月13日至6月26日,高溫過程覆蓋國土面積達363.6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6億人。
7月份,高溫天氣繼續“開掛”,主要影響江南、華南等地。
其中,杭州今年7月高溫日數達到26天,高居榜首;福州以連續25天高溫緊隨其后;上海、重慶高溫日數也達到20天以上。
受高溫少雨影響,河南熱成了“可南”、江浙滬熱成了“工折戶”、福建熱成了“糊建”,多地發生中度及以上氣象干旱。浙江、上海等南方多地用電創歷史新高,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
今夏為何如此熱?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在3日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性加劇。進入21世紀以來,北半球夏季高溫熱浪事件日漸頻繁。
入夏以來,北半球多地出現高溫熱浪事件,法國、西班牙、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多個城市刷新高溫紀錄。
7月9日至10日,美國南部多地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7月14日,葡萄牙出現47℃高溫,打破該國7月紀錄,并逼近歐洲的歷史極值;西班牙馬德里最高氣溫達40.7℃。7月19日,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升至40.2℃,為英國自1841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首次超過40℃。
方翔表示,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大氣環流異常則是直接原因,高壓系統強盛導致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
入夏后,北半球副熱帶高壓整體較常年同期偏強偏大,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上空形成了大范圍的環球暖高壓帶。
在暖高壓帶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有利于地面增溫,加之在大范圍高壓帶的作用下,空氣較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陽輻射更容易到達地面,導致高溫頻發,且強度較強,進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現持續高溫熱浪事件。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3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顯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中國升溫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
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中國的最暖時期;2021年,中國地表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0.97℃,為1901年以來的最高值。
“加長版”三伏天影響持續
方翔表示,今年高溫天氣比較明顯,三伏天時間比較長。從7月16日入伏,三伏天預計長達40天。
今年入伏以來(7月16-31日),全國平均氣溫22.9℃,較常年同期偏高0.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5高。入伏以來,全國有14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有42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同期歷史極值。今年入伏以來,全國平均高溫日數3.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0.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3多,廣東、福建高溫日數均為歷史同期第2多。
中央氣象臺預計,8月中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未來10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漢、江淮、陜西南部、河南等地多高溫天氣。高溫區域的日最高氣溫一般可達35~38℃,局部可達40℃,其中,新疆吐魯番盆地最高氣溫可達41~44℃。從未來10天的預報來看,我國大范圍的高溫還沒有明顯緩解跡象。
專家提醒,新疆北部、華東中部、華中中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需關注持續高溫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做好防暑降溫及供電應急準備工作。